本帖最后由 Fairz 于 2012-9-16 22:44 编辑
开始这段音乐旅程之前,
请各位乘客带上你们的耳机,
调大耳机的音量,
遵循贴子观赏顺序效果更佳
※首先 先听默认播放的音乐,边听边看以下的文字:
Childs是来自墨西哥的双人后摇乐团,风格为Electronica & Indie 。他们是来自墨西哥的音乐家Paúl Marrón/Guillermo Bátiz 在01年成立的乐队。
50%的独立小电子+30%的自赏梦幻流行+80%的后摇这样的一个小杂烩风格被他们自己定义成了electroniclullabies——即"电子童谣"。他们的风格受到动漫、冰岛Sigur Ros、九十年代早期的shoegaze风格和独立摇滚等影响很大,也对墨西哥的电子乐和摇滚音乐的影响颇大。
很温暖的后摇。墨西哥的二人乐队,很电,编曲很动听,弦乐有点重(有点像 World's End Girlfriend),一般很难用“温暖”二字来形容一个后摇乐队,但是他们就是了,如同封面,也许他们描述的是童年回忆,不是童年的阴冷孤独,孤僻乖张,而是童年的落日余晖,河边嬉戏。
他们的代表作《Yui》 ,封面是一个撑着雨伞的小孩独个儿地坐在阶梯上,背景是雨天迷蒙的意像,感觉落寞而带点童真。音乐上跟Album Leaf一样以键琴、结他为主,再配以弦乐编排,令整体音场极之开扬,广阔,交织出来的电音节奏和旋律就如水滴一样的零碎透澈,美不胜收,Childs曾以Epic Electronic Lullabies来形容他们的歌曲,既有像Sigur Ros的空灵,亦有如冰岛Mum那种简约电子的音色,背景里时有一些独白或者孩童雨中嬉戏的声音作点缀。
简单来说,《Yui》是张很易入耳,很适合入睡,也很适合工作时不断循环的专辑。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音乐中使用了许多日本动画的念白采样。
这张专辑当中,《Mariana》是唯一一首拍摄了MV的音乐,Childs的风格,据他们自己说,受到了动漫美学的启发,并为自己发明了一个新的类别,"electronicalullabies(电声摇篮曲)"。
虽然只有几句简单的歌词在反反复复的唱,但透明干净的吉它,近似于呢喃呓语似的歌唱,像是流动的光斑拂过脸庞,又有丝丝淡淡的忧伤。
这歌并不如表面上听起来那么柔和清灵舒服,当你知道歌词的意思便明白那个是多么的无奈。
歌词:
「節子は、そのまま目を覚まさなかった」
「昭和20年9月21日夜、僕は死んだ」
(节子她在那以后再也没有醒来,昭和20年9月21日那晚,我死了)
僕は死んだ。
僕は死んだ。
She never woke up.
She never woke up.
September 21st ,1945,that was the night I died
是的,反复重复在背景处的歌词其实是电影《萤火虫之墓》的对白。所以,看完电影再来听这歌的话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看过电影的,再听这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首《Mariana》,日语与英语交替出现,不断重复着:「昭和20年9月21日、僕は死んだ」,"Shenever woke up"。淡淡的哀伤慢慢弥漫,聆听着穿插着那段来自《萤火虫之墓》的少年清太的独白,心底沉淀的不只是忧伤还有感动和温暖。
回想起电影的开篇就是14岁的少年清太就是这样讲述自己的死亡,然后以灵魂旁白的方式倒叙整个故事。虽然很多评论说《Mariana》是首温暖的歌,但是贯穿全曲的却是这样的台词,我仍然不由得感到悲伤。
※其次 听完背景音乐后, 请从头到尾仔细地在看一遍《Mariana》的MV:
MV拍得也很有意思。 一个光源,一片漆黑,闪烁的镜头,简单而不乏味。
曲子开头非常安宁,鼓点令我想到母亲的心跳;后面加入了一个吉他的声音,并且带入了旋律,就像是人生开始脱离安宁的起点,开始走自己的路,有重音,但更多的是重复;再过一阵子,旋律消失了,几个音之后,突然加入人声的部分,旋律变得欢快,MV中的男孩也开始手舞足蹈,然而于我,却觉得有种故作快乐也找不回之前的安宁的感觉。当然我也可以这么理解,开始的舒缓,是由于对世界还一无所知的孩子早早地失去了生命,死对孩子来说总是一个非常茫然不解其意的东西,此处的台词“节子就那样再没有睁开眼”,就是我们最早听到的清太对死亡的印象。后面的过程权作是一个对死亡的思考,最后的欢快也许就是发现了清太和节子在死后的世界里反而能更好地生存的一种欣慰。
(这里你可以顺便看一看有关后摇的介绍):
如果说"后摇滚"音乐便如同"后现代主义"相对于"现代主义"的反动,那么它主要便是企图颠覆摇滚乐的基本概念与传统架构,或是甚至针对整个所谓音乐工业的运作做一消极的反抗。譬如说,同样是玩电吉他、鼓及贝斯的摇滚团体,但换到玩"后摇滚"的乐手中,却可能完全转变成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创作观念。简略地说,所谓"后摇滚"其实就是一种由概念或理论去颠覆传统摇滚音乐创作的模式(如主旋律-桥段-主旋律-桥段)。而如果你听过一点"后摇滚"的音乐的话,你或许就会发现,他们所引用的理论则大都是援用所谓"解构主义"或西洋文学理论里头的"后现代主义"或者"后结构主义"的观念。也因此,就像十年前南辕北辙的"解构主义"作品一样,现在你若去找寻所有的 "后摇滚"乐队,那你可能会发觉他们听起来没有一个乐队是相近或相类似的风格(或许在他们的脑中,风格早已被打破或不存在了)。
※最后 请欣赏这段AMV剪辑,这个剪辑非常感人,回忆一下萤火虫之墓与吉卜力璀璨的艺术繁星:
谢谢观赏,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