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0|回复: 0

[ZT] 蜡笔小新的深层心理含意(最终完成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11 17: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蜡笔小新的深层心理含意(最终完成版)【原创】<br><br>鹿牧 1/23/2003<br><a href='http://elma.myrice.com' target='_blank'>http://elma.myrice.com</a><br>如需转载请保留全部文章,谢谢&#33;<br><br>首先,在看文章之前,我先对蜡笔小新的成人性质给予说明:成人的动画片,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最朴实无华的精彩,几乎每一句话都能看出作者扎实的生活经验(注意,我是说成人的动画片,没说成人级动画片).我们必须搞清笔小新绝不是一部”专门”为儿童而写的动画片(注意”专门”二字) 以后的部分分析内容也许会令18以下的朋友感到不安,如果你自认为心理承受能力在18岁以上并具有基本完整的成人分析能力,请继续望下读吧,呵呵,怎么好像18禁似的,别吓着<br><br>看了这么多集(现在市面上所有的”蜡笔小新”+OVA版),实在觉得这部动画片里面深刻的含意不应该就这么被人们所忽视,也许我们是在放松,实在享受,但毕竟动画片已经传达了这样的思想,如果你实在不想再次深入的理解它,那就罢了,你现在可以离开这片文章,去其他地方找找看还有什么能让你更快乐的事情;如果你也在看动画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感到了什么,而且还想把它挖出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吧----发掘那个深藏于内的惊人含意.<br><br>由于是边看边总结的心得,没有很好的归类,我只能一点一点的说,没有什么先后顺序可言,而且也会有遗漏,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或意见可以email到我的信箱[email protected]<br><br>1. 为什么小新的爸爸总是受气<br>相信朋友们也许已经注意到了小新的爸爸从动画片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受气,受小新的气,受美芽的气,受Boss的气…在作者采访的时候,作者臼井仪人说小新与他本人小时候很像,为什么?--为什么不是与爸爸像?臼井仪人已经是爸爸了,为什么还要写一个和自己年龄相差这么多的男孩子呢?一种可能是他还向往孩时的自己(可是,他小的时候真的能说出小新说出的那些话,做出小新作出的那些事吗?小新的存在毕竟充满了太多的巧合与偶然)另一种可能就是小新就是作者本人心目中向往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向往自己能够在小新的那个年龄用小新的方式生活.当然,这样的话,作者是在以一种调侃的方式逃避现实生活.而作者也恰恰说道爸爸的一些经历与自己很象,这样看来作者是在以小新的身份演绎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以爸爸的身份演绎自己真实的生活,以小新的近乎无赖的方式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而又以爸爸的屡屡受气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在这里作者恰恰运用了小新”小”的优点作尽了20-30岁男人们想作又不敢作的事情,如:无故的与美女搭讪,在吃完饭后说不用谢然后不管刷盘子就去看电视,指着上司说”这个臭屁的老头是谁呀”,高兴的时候可以脱下裤子在众人面向狂笑+摆Pose而不会被认为是疯子….说道这里,看过前面几集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小新管美芽叫老婆,比如小新回到家说”老婆,我回来了”,然后美芽告诉他”不要学你老爸说话&#33;”(现在改了,小新每次回家都说”你回来了”,美芽会告诉他”是我回来了”)这样看来,小新学老爸说话的创作动机也就成立了—小新也就是作者出现的一个方式,管美芽叫老婆也就理所应当了.那么,这里朋友们注意了,一个家里有两个人管美芽叫老婆,想想--肯定有一个人会不高兴的,而我们能清楚的看出妈妈与小新感想如此之好,以至于有时候我们在想如果小新不是个孩子的话,我们很可能误认为小新是美芽的老公.例如:小新喝多了可乐会对美芽说”美芽,来,亲一下”,会掀开美芽的裙子说是”透明的小裤裤耶”,拿着爸爸的剃须刀说”早上要开会,晚上还有应酬,晚饭不回来吃了,你妆化的太浓了美芽&#33;” 应该说这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现了男孩子的恋母情结,而爸爸的受气正是一种潜意识的妒忌&#33;<br>2. 妮妮妈妈的BT爆发与与小新的”我也没这么好了,嘿嘿嘿…..”<br>我们在蜡笔小新中经常可以看见美芽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给小新道歉,也经常可以看见其他人只因为一点点小错而又是鞠躬又是脸红的赔不是,当然,不仅仅是蜡笔小新,还有很多日本的动画片和日剧,都能时常的看到这样的情况.日本人本是一般比较内敛,常常压抑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人因为感情常常无法得到宣泄,一般会有变态的倾向(这正是日本SM最出名的原因),所以在日本常出现了变态的性行为与极端的宣泄方式.妮妮妈妈的BT爆发正是暴露出日本人时常压抑自己感情的弊端,日本人的客气与说直话和说实话的小新相比,是在是一种讽刺,其实作者也正是在用小新的近乎BT的行为来帮助日本人宣泄,在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下面还有相关的文字).小新很少在小事情上有认为自己错了,比如:”妈妈说他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他就笑着说” 我也没这么好了,嘿嘿嘿…..”,然后妈妈就会说的:“我不是在夸你&#33;”很显然,小新根本没有认为自己错了.作者是在告诉大家,与其在小事上自责,不如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或者自己根本没错,这样内敛的日本人可以少一些内心的压抑,不至于积累到BT甚至更为极端的宣泄方式.<br>3. 喜欢漂亮和身材好的大姐姐<br>为什么不喜欢和自己岁数相当的妮妮呢?前面已经说了,小新正是作者在作品中出现的一种方式,所以可以这么说小新就是作者(的向往),没有道理这么大的人喜欢幼稚园的小孩子,他当然喜欢又年轻又漂亮身材好的女生了&#33;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小新看的20多岁的大姐姐会脸红,上前搭讪,看到和自己一般大的小女孩没有一点感觉了.<br>4. 最聪明的”阿呆”??<br>阿呆往往是阿呆说出最常识,最关键的话.象小新无意把眉毛梯掉了,风间告诉他不可以这样,他问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最后阿呆说是用来保护眼睛的,大家一起给他鼓掌,大家在找出口的时候,阿呆告诉大家出口的指示牌.为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样关键而又常识性的答案留给呆呆的阿呆呢?嘿嘿,我先不说,我先请大家想想这样的问题:这个作品中唯一没有受过的小新气或是被小新同化的是谁呢?想...想…哈&#33;—是的,是阿呆&#33;想想看,整个作品中受小新气的不计其数,妈妈美芽,爸爸野原,风间,红蝎子队,就连小白也…(小白&#33;珍重&#33;^_^),另外的就是被小新同化的,如爷爷和奶奶,惠子阿姨等,之后只剩下阿呆集这些特点于一身的阿呆,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呢?—呆,就是他最大的不同,而我要说的是呆只是他看起来的样子,作者正是喜欢这种看起来呆呆的样子,小新的样子看起来也是呆呆的,不是吗?&#33;所以—答案在这里了,作者本人对外表呆呆的人有种特殊的好感,而对外表张洋的人很是讨厌.不信你看看这些人:喜欢说完话后一甩头发的风间,到处拉选票的议员,显示体力的玫瑰班的小豹(还有他的那只狗)哪一个不是被小新整得很惨,这些人恰恰对应了阿呆和小新的呆呆的外表.<br>5.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么那么长...”的意义<br>这是对现代人们对男性性具过分崇拜的一种讽刺.小新这么小,他的洋具(想李敖写过[鸡巴考],讲”不避俗语俗字”,想想还是不行,暂且假这么一次)会长么?不会.而他又在唱“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么那么长...”,很清楚的告诉大家,我的很长&#33;像大象的鼻子那么长&#33;这正是讽刺,一种隐含于内的半调侃似的讽刺.<br><br>6. 小新的同性恋和受虐取向<br>也许有的朋友能看的出来,这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半调侃似的讽刺:单独和风间在一起会脸红,被绳子绑住会叫”不要停,不要停&#33;”.内心极其封闭的人,有的时候将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别人看,自己反而会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作者正是运用了这点在不伤害观众自尊心的情况下,为那些内心极其封闭的又是同性恋或喜好虐待/受虐的人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这么多人喜欢看蜡笔小新的原因,无论是小孩,大人,妇女,老爷爷甚至同性恋,变态者都能在动画片中找到快乐,真实,童趣,安慰和释然的感觉.(呵呵,你看完小新以后是什么感觉?也许能找到你爱看小新的真正原因呢&#33;)<br>7. 孤立自己的小新(??&#33;&#33;)<br>仔细想想,小新和大家在一起玩的的时候都是什么时候?除了幼稚园,郊游,就是妮妮和正男来找小新了,那么让我细心的回味一下:小新是否有主动找过他们呢?.......就连风间也是正巧碰上才会跟着风间跑来跑去的,而我们恰恰能在多数甚至大多数时间看到小新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那种动感超人的玩具自己在家里玩,这样正常吗?我不知道,因为我的小时候据传说就很爱自己一个玩,大人们常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跟自己玩的还挺起劲”,并对其他的大人说这个孩子喜欢自己玩,看来,我这种情况并不多,换句话说就是,其实大多数孩子还是喜欢和同龄人玩的,那么为什么这么可爱的小新会喜欢自己一个人玩呢?(注意,我是说他喜欢一个人玩,其中不包括如下的意思a.不喜欢和别人玩b.喜欢一个人安静而不爱玩)呵呵,想到小新”真身”的朋友你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以一个成年人的心态来作小孩,是我的话也宁可自己一个人自己玩,没事跟着妈妈上街买东西的当可以和美女搭讪,没有工作,没有压力,没有BOSS,进可以被众人夸奖,退可以说自己是孩子...这样神仙般的生活,哪个成人不期待呢?<br>8. 爷爷和奶奶的开朗<br>爷爷和奶奶的开朗是故事要求的结果,没有他们的开朗也就没有那么多老人在小新世界里的快乐,他们可以说是故事写到这里的必然结果,也就不必多议.不过大家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在下次看小新的时候注意一下,为什么爷爷和奶奶如此开朗而公公确是如此的死板?婆婆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爷爷的好色,土豆脑袋...而为什么偏偏不是爸爸...呵呵,细心的你有想过这些吗?总之如果你真的想细心的去研究,总会有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那些只是为了放松而看小新的人一辈子也无法了解和体会的.<br>9. 动感超人的胜利笑,老鹰头的真实身份,小新的成人感,<br>说实话,日本动画片中的正面人物很少会像动感超人那么笑的,无论是七龙珠,浪客剑心, 幽游白书,圣斗士,柯南(柯南中我们的毛利叔叔到是这么笑),要么少女漫画,或者干脆是超人可赛,,都不见正面人物这么笑的,不过不是没有:暗黑破坏神中的DS,流氓教师GTO和一看美女就变帅的寒羽良到是这么笑,不过…我们想想看,这些人真的是”绝对正版”正面人物吗?&#33;&#33;这么说的话,我们的绝对的正义的动感超人,也免不了有”偏离正版”的嫌疑了,这是为什么呢?呵呵,虽说这不是作者臼井仪人开的先河,但却是他将这个”现代正义人物的标准”在日本以外第一次大众化了&#33;想想看,第一次看寒羽良是在小学5年级,那时候第一次看见有缺点的正义人物&#33;(以前的圣斗士星矢,变形金刚,西瑞里的正义人物都是绝对的零缺点,坏人也是一水的坏,天生的坏,零优点的)那时的寒羽良的确是给我们这一代上了一课:好人也不是铁作的,也有缺点,到后来的GTO麻辣教师拍成TV版后红遍了日本,到现在的蜡笔小新,真正使动画片成为了老少皆宜的消遣,之中这种准正义正面人物给了大家一个新的”现代正义人物的标准”,不过看来以后的无论是动漫还是TV,好人和坏人的区别会越来越小,不过既然是动画片,既然是电视节目,就还会有好与坏,应该是千古不变的了,这些就都是题外了,呵呵.<br>10. 生活中的幽默,平淡中的出奇<br>作者的一切创作动机都是来自身边的生活,我们在看动画片的生活也能清楚的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诠释,是一种”色即是空”的诠释(听的耳熟?小新家里客厅墙上有幅字画,记得吗,呵呵),也能感到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生活底蕴,让我们无时不刻的享受在一种亲切,自然,朴实的安逸感觉中.而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又一次又一次地发出爽朗会心的笑声,甚至当我们看完蜡笔小新后还会不时的想起一个个令人叫绝的片断,(怎么好像给蜡笔小新打广告似的…^_^)真心感谢作者,带给我们这么好的作品,谢谢.<br>11. 蜡笔小新的善恶观与得失观<br>* 向日葵班的吉永老师和玫瑰班的松坂老师几乎每次都要吵架,但如果大家心细的话,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感情还不是一般的好呢,从清理游泳池那集里她们的成功的合作,到幼稚园大扫除那集她们被小新说:”你们的感情真好呀”后两人开始脸红,等等,还有很多我们不难看出她们每次吵的不可开交其实只是两个人一种半开玩笑的女子之间特有的看似打架实为联络感情的方式(这点有点像北京的老爷们,张口就是你丫你丫的,说的声音还很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打架)<br>* 妈妈和爸爸争吵,其实这又是一种夫妻之间,尤其是老夫老妻之间的联络感情的方式,大家看的多了,我也就不多说了.<br>* 岐豫红蝎子队的出场Pose,傻,就一个字,没别的.明明是不良少女,为什么要摆这么傻的Pose,我不说你也明白了<br>* “色即是空”,小新家客厅明显的位置的一幅字,呵呵,这个我是猜的,会不会作者在这里也间接的表露了自己的态度呢?(没准真的有这个可能也说不定.)<br>这些看似不合理的矛盾,作者实际上也是在开导大家,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在看完蜡笔小新之后总会有一种很释然的感觉.不过我说到这里想起不知是谁说的,现代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勇气去经历苦乐酸甜,于是把电视电影里人物的感觉安在自己的身上,以为是自己的经历,所以本没有什么经历的现代人每天追求的沧桑感也就没有什么好奇了.<br><br>是早就写的了,这次新NJ的节目有关系,呵呵,就那出来献丑吧<br><br>(发帖时间:2003-06-08 18:39:00)<br><br>---id_zero J<br><br><br><br>回复(3):很遗憾楼主在这里大言不惭。<br>我也很喜欢蜡笔小新,同时和楼主一样,我也是一个“伪心理学爱好者”,但是楼主居然说出了蜡笔小新的“深层心理含义”——我表示悲哀……默哀三分钟……<br>由于我是搞精神科的,只能从精神分析方面与楼主探讨一下。<br>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蜡笔小新是一个5、6岁的小男孩,在精神分析看来,这是属于“口爱期”转向“肛爱期”的阶段,前者的主要特点是恋母情结最重,后者的特点是开始出现自恋。把握原则,我们可以看到,小新对父秦有一种恐惧——虽然不是很强烈(也许是作者淡化了),对母亲有一种依赖——包括他和母亲之间所谓的“战争”。这些都来源于恋母情结,比如他总是想方设法和母亲对着干(引起注意),对父亲的恐惧(大家注意没有,他所犯的错误如果涉及到父亲他的表现完全不同于错误涉及母亲时)。<br>至于“大象”,每个小孩子在这个年纪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生殖崇拜”——尤其是小男孩。这个社会是个男权的社会,小男孩最初于社会的初步认同感来源于自己的生殖器。如果进一步对比男孩女孩性心理发展历程就会发现这么个有意思的现象——女孩子需要经过更多的思考和忧虑而男孩子不。小新正处于“口爱期”转向“肛爱期”的阶段,这个时候他对自己的生殖器官指向男性是自豪的。楼主说的其实应属于文学范围而非心理学范围。<br>至于小新的同性恋倾向和受虐趋向,我就不知道楼主是不是真的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他那个年龄是不能真正分辨性别差异的。而关于受虐,这是一种自恋的表现——创伤认同心理(我发明的词汇)。在小孩子的眼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身体的创伤,这也是“肛爱期”产生的一个后果——开始强调自己而不是像“口爱期”那样依附母亲。于是,对于创伤,是带着一种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眼光去看的,所以对于受虐,小孩子一般也是带着一种非成人认为的“正常”眼光去看问题的,这在精神病学上是有依据的——出现于一些情感障碍类的疾病或者表现为情绪变化的精神分裂上,精神分析上称之为“退化”。<br>至于小新喜欢年纪大的姐姐,这更加是恋母情结的一种表现——他开始把恋母情结转向别的女性,或者说他开始不满意自己对女性的认识仅仅限于母亲,于是他先开始将这种情结指向年纪大的女性(废话)。<br>至于“孤立自己的小新(??&#33;&#33;)”,这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有限的接触社会有限的接触其他人。一种社会教育和母亲过度保护造成的后果,也是儿童学习心理防御的关键的第一步。<br>这些都是儿童精神学的一些皮毛,同时也很具有代表性。楼主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参考佛洛伊德的《性欲三论》。<br>至于楼主说的其它问题,那些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并不是我的专长,所以我并不想发表太多的异议,但是我觉得楼主所说的太过于肤浅,不过从文学范畴内来看,楼主要比我高明很多,这点我不得不佩服,因为注意到更多的文学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加仔细的思考更多东西,这点我要向楼主学习。但是我在这里向楼主提提建议——社会心理分析的关键。社会心理分析的关键是社会需求——获得需求的途径——对需求的反应。这些都是我自己的语言归纳的,不怎么喜欢看社会心理学的书,但是可以向楼主推荐一本书让楼主能更好地的对社会心理学分析方法有进一步的理解——《逃避自由》。<br>总之,楼主对这部片子的理解仅仅还停留在文学分析的范围内,当然,我对这部片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精神分析的范围内。也许楼主的说法更接近作者的想法,但我认为在很多地方作者是采用了写实结合夸张的方法,但他反应的问题是很具有代表性的。<br>匿了吧,不打嘴战,不过楼主有兴趣可以站出来指出我的错误,我会虚心接受的。<br>---匿名人士175238 J b<br><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11-28 13:18 , Processed in 0.01938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