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hopeyearn

[歌手推荐] 加山雄三 ~ 日本歌谣曲先驱 (原作:estephenchan)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6 23: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myvivianjane 于 2011-10-2 03:21 编辑
躁鬱症

你的专业是医学吧?这个是什么症状啊?
hopeyearn 发表于 2011-9-26 22:59


我的專業嗎......嘿嘿,我才剛要背頭骨啊,羞愧。

不過一二年級的課都是人文取向,所以講了不少精神疾病的事。大陸上有些翻譯可能不太一樣吧!

在精神疾病的領域裡,一般可以分成兩大類──「精神病」與「精神官能症」。(其他則還有人格違常及智能不足等類別。)

精神病,一般來說是比精神官能症來得嚴重。最典型的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會有幻覺、幻聽等與現實脫節的症狀,而且經常沒有病識感(沒有意識到這些幻覺是假的、不覺得自己有病),並且使患者的行為能力持續退化。目前還很難根治,可說是一種精神上的癌症。

精神官能症,則是和社會適應有關,屬於一種情緒上的障礙。最典型的就是指「憂鬱症」「躁鬱症」。憂鬱症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陷入極為憂鬱的心理無法自拔,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覺得自己毫無價值,經常合併有睡眠障礙,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躁鬱症,又稱為「雙極性情感障礙」,也就是患者的情緒會在極高與極低之間擺盪,憂鬱的時候就如同上述,可能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悲傷得無法出門,但一旦開關打開、「躁症」來襲,患者的情緒極為高昂,可能見到人就說話說個不停(例如可以整晚不睡打電話找所有親朋好友聊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隨便亂花錢、性慾強烈等等情況。基本上躁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數一數二的高的,尤其是在患者從躁症的狀態掉落到鬱症狀態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很後悔自己那麼丟臉的舉動。這樣的高低擺動是呈現一種頻率的,而如果不加以控制,這個頻率會越來越密集。

躁鬱症的發生機率並不低,100人當中可能有1人發病(流行病學的專有名詞我還沒學過),而一般好發於20~30歲的青年族群。特別嚴重的躁鬱症,有可能出現精神病的病狀,如某種程度的幻聽幻覺等。

一般來說,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的發作,和生理的機轉比較有關,而精神官能症則綜合了社會因素。但兩者都有遺傳上的關聯,也就是說家族中有精神疾病者,則親人發作的機率較高,只是精神官能症特別是在一個人社會適應不佳、心理壓力過大時容易發作。不過每個人對於壓力的耐受度不同,到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觸動基因裡那些不安分的因子,就是因人而異了。

重複的自殺未遂行為,又會讓人聯想到另外一種精神疾病,是屬於人格違常中的「邊緣性人格障礙」。基本上人格違常並不是一種疾病,因為人格是長期塑造,幾乎無法用一般的方式治癒,偏差的人格很可能造成一些長期的問題。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典型的敘述是「只要面臨可能被人拋棄,就動不動以死威脅」,在精神科和輔導室裡,是典型的「難纏情人」。而一般對於這種人格的成因,要追溯到患者童年時,可能經常被拋棄,而造成他們內心經常有不安感。心理上他們可能長期感到空虛,行為上他們則是不斷以自殺、自殘來面對這種空虛或者威脅身邊的人。

以上(躁鬱症和邊緣性人格障礙)是兩種曾聽說與舟木一夫有關的精神疾病。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hopeyearn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9-27 0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我自己也一样,买了全集回来,就丢在一边,又去寻找别的全集了

然 ...
hopeyearn 发表于 2011-9-26 23:05


嗚呼,有時候是借亦不能讀也。

原來h版大也有這個困擾啊......或許,既然有買的初衷,說不定哪天就會再拿出來的。

希望您花了30000元之後,也不要覺得怨念就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0: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專業嗎......嘿嘿,我才剛要背頭骨啊,羞愧。

不過一二年級的課都是人文取向,所以講了不少精神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9-26 23:49



好详尽的介绍啊

那么,舟木一夫患的这些精神疾病,能做一些追溯么?或者说,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疾病呢?
发表于 2011-9-27 00: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myvivianjane 于 2011-9-27 04:13 编辑

今天考完試,有空閒來看看內文了,先瞄過一次......

E先生的文章的確是挺妙的,一些基本的論調也是挺妙的。

從加山雄三講到美好的上海時代,是想要提醒(抨擊?)一些日音愛好者的迷思......

從加山雄三講到舟木一夫,原來是......為了對比兩個人的壓力耐受性?!

看起來,加山大叔確實是個正到不行的人,而且也是個嚮往海洋的浪漫男子。大概是,任何一個正常的男人都會喜歡這樣光明的男人吧!

不過,每個人的環境不同、性格不同,硬是要比出個高下,有點太過於......

感覺這種心情,有點像是一個偏心的父親,殘酷地嘲弄懦弱的兒子。就像是我哥哥小時候胖,跑步的時候跑得慢,體育老師就罵他:「你根本沒在跑吧!跑起來啊,跑起來啊!」我覺得這真是可惡啊!

至於比較高中生跟大學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唸大學的吧?有的人是家道中落,有的人是從趴著爬到站起來......未必是可以評價的。

如果說網路上的資料可靠,最後舟木一夫的兒子上了慶應義塾大學,這位老爸的人生是否該有些......另外的解讀呢?這我就不知道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hopeyearn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9-27 00: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现在国内好多人不是「憂鬱症」就是「躁鬱症」,剩下还有些没心没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0: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嗚呼,有時候是借亦不能讀也。

原來h版大也有這個困擾啊......或許,既然有買的初衷,說不定哪天就會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9-27 00:03



那倒不会。所有的碟都有它的价值,买下了不听,有时拿出来看看也是好的

我没有学过医,更不懂精神分析的事情,不过想问一下,一个人生下来,不可能先天就有性格,所有的性格偏好都一定是后天形成的吧?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被塑造出来的。这样说来,我们说,“这是我的性格”,这个“我的性格”,其实也不是“我的”了,而是受客观环境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比如父母的影响,或者小时候遇到过什么特别的事件,或者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等等),无论客观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可是,如果“我的性格”也不是“我的”,那么“我”在哪里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0: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现在国内好多人不是「憂鬱症」就是「躁鬱症」,剩下还有些没心没肺的
rachmaninov 发表于 2011-9-27 00:24


国内环境太压抑,没有办法

其实网络就像一个发泄口,所以在网上看到的文章,很多都是十分偏激的
发表于 2011-9-27 02: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3# hopeyearn

因為我沒有第一手的資料,純粹只是就幾句網路上的話,然後介紹一下疾病而已......並不是那麼明確啦!不過那段時間他為心病困擾,應該是確實的。

背景的話,家庭的問題或許是一點。來自一個帶有黑道色彩的社會底層、經濟不太穩定的家庭,又父母離婚,曾經被躲債的父親丟在朋友家,住在生母家的時候一挟肉叔叔就敲手.......聽起來都不是太好的經歷。

然後,演藝圈又是個壓力特別大的工作環境。比較具體來說,一方面是行程滿到無法正常睡覺吃飯,一方面是離開經紀公司自立門戶(據說是父親的想法??),又必須刻意隱瞞自己不太理想的身家背景(以及各種黑暗面??)......況且,少年得志本身就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或許會說,有的人從很糟的環境也可以健健康康。但生理上和心理上,每個人真的是不太一樣。
发表于 2011-9-27 02: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myvivianjane 于 2011-9-27 03:53 编辑
那倒不会。所有的碟都有它的价值,买下了不听,有时拿出来看看也是好的

我没有学过医,更不懂 ...
hopeyearn 发表于 2011-9-27 00:30


性格也不一定是後天造成的,暑假看一本書叫做「教養的迷思」,其中讀到有一個觀念是說,孩子的性格或許反映父母的教養方式,但父母的教養其實也是孩子的性格的一種反映,且說不定這個方向作用更大。簡單地來說,發現一個「令人討厭的孩子」在家裡被虐待,你可能會說是因為他心靈受創導致行為偏差,但也有可能是因為他生下來的個性和行為就是很欠揍。

書中是怎麼證實這樣的想法呢?作者觀察到,同樣的父母,對待所育有的手足之間,教養方式會有差異。同一個母親,對待懦弱的孩子會嚴厲,對待自主的孩子會較為寬鬆。

作者認為,一個人的基因比起受到的教養更深地影響一個人的個性。她觀察收養家庭中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孩子,在青春期以前或許會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因為長時間身在家庭這個環境裡),但等到出社會,他們之間的差異性會遠超過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姊妹。

像是有些雙胞胎的奇聞故事中,自幼分離的雙胞胎,在多年後重逢,發現他們之間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共通點。例如說狗的名字、興趣嗜好、配偶的樣子等等......

也就是說,環境對你的影響是有的,但是這些影響都是和你本身內在性格的交互影響。人生下來並不是一張白紙,讓經歷任意畫下,而是每個人天生就擁有不同種類的色筆、不同材質的畫布(生物上說基因,抽象來說或許也可以說是靈魂??),最後畫出來的圖像自然也就大相逕庭、各有風貌了。

當然,就病態的狀況來說,特別差的家庭環境,還是和偏差行為有關聯的。不過你很難確定,糟糕的家庭環境是不是也來自父母本身有糟糕的基因。例如說:精神疾病的基因。

另外,因為現在醫學上對於精神疾病的生理性機轉有一些認識,因此精神分析似乎已不是主流。上面提到那本書中也討論到,精神分析為什麼常常提到童年經歷。當病患必須求助於精神科的時候,通常是心情非常不好,這時候要他們回想過去,也會選擇性地想起一些不好的回憶。這時候當醫師說:「對,這一切都是你父母的錯。」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他們的自責心態,安慰他們的心情。

真正的「我」在哪裡呢?這個問題太有趣了!希望以上的讀書分享,可以給您一點想法。不過科學上的說法,還是沒辦法追溯到前世今生之類的方面......


(就是這本書→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31318)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5 收起 理由
孤愤 + 1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9-27 04: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myvivianjane 于 2011-9-28 12:56 编辑
我的專業嗎......嘿嘿,我才剛要背頭骨啊,羞愧。

不過一二年級的課都是人文取向,所以講了不少精神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9-26 23:49


再補充,如果舟木一夫有接觸到毒品的話,還有另外一種「器質性精神障礙」,就是腦的某部份真的壞了。例如說酗酒的人,他的行為會越來越乖張,是因為這些物質傷害到神經系統。這個部分,老師上課沒有仔細講。應該是依照所使用的物質,可能會有不同的症狀產生吧......

不過因為是永久性的傷害,就後來的發展應該是沒有這樣的情況。

至於他接觸到毒品的可能原因,畢竟他從小在黑道的環境長大,演藝圈又很複雜。而且當有其他心理問題時,依賴毒品的機會也大幅增加。又想到台灣藝人曾有過,被黑道逼著去沒日沒夜的表演,這一場有這個老大,那一場有那個老大,誰都不敢得罪。結果病痛來了只好忍著,怎麼忍?藉助麻醉藥,而毒品都是從麻醉藥衍生出來的,打多了麻醉藥最後也上癮,越打越多,壓了痛卻沒治病,最後這位藝人活到34歲就死了。

上面講的是號稱「台灣卓別林」,一個喜劇演員許不了的故事。因為故事太悲慘,當時他確實也很紅的樣子,電視上還常常播這故事的報導。

看到舟木一夫曾經過著「睡三小時,一日一餐」的日子,不禁聯想。不過實際上是遭遇什麼情況,雖然我想知道些什麼,但光看網路上的資料,也都是有點間接。所以只是聯想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hopeyearn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23: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性格也不一定是後天造成的,暑假看一本書叫做「教養的迷思」,其中讀到有一個觀念是說,孩子的性格或許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9-27 02:57


:)

还是专家的意见厉害,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性格也有一部分得取决于先天因素。精神疾病也有基因,嗯,这个我是不知道的,不过我也想到了,不同的人,智力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是有差别的,这些东西后天可以调节,但也有先天因素。比如,对同样一句话,我的理解和我同龄小朋友的理解就会不一样,那么反映到内心去的信息也自然不一样了。

我忽然想到这样一个比喻,不知是否合适:是否可以把人的先天因素比喻为泥土,而原初的性格则是种子,父母家庭等等的影响就是灌溉。种子必须在土壤里面生长,不同的土壤会长出不同的植物(这样说有点夸张),而灌溉也很重要,不同的灌溉方式也影响种子的生长。
   
不过,根据这个比喻,我这个医学的外行人是这样假设的:

第一,需要一个播种人,播种人可以是人,比如说父母,或者环境,但不是说父母想种什么就是什么,就是说播种人自己也不一定意识到播下什么种子

第二,种子的生长并不是长成大树,而是一层一层地把自己包裹起来。这一点,我是基于我在现实中所见来假设的。在现实中,我觉得很多人都把自己的真实性格隐藏起来,有的人是用相反的性格,比如阴郁悲观的人,在人前会表现得很乐观积极,有的则是用与人隔绝的方式,比如,内心很脆弱,那么外表就表现得很冷,或者不合群。我猜想,把真实性格隐藏起来的原因就是保护自己。要了解他人的真实性格,似乎只能和他长时间相处,才能看到他的另一个真我,有时真的和原来认识的很不同。

可悲的是,有时人们在社会上面具戴得太多,甚至连自己原来的性格都找不回呢

由此,我推断,种子也是被包裹起来的。原初性格比自我性格更敏感,更需要保护,因此从一开始它就用某种方式将自己包裹起来,包裹起来之后的就是我们的自我性格,然后,我们在别人面前再将自我性格用外表性格包裹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0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性格也不一定是後天造成的,暑假看一本書叫做「教養的迷思」,其中讀到有一個觀念是說,孩子的性格或許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9-27 02:57


所以,我觉得,我们以为的自我性格,可能也不是真正的自我,而也是一个表象。可能只有了解到真正的种子是怎么播下的,才能明白自己的真实性格

不过这似乎变成了不可知论了,因为连播种人自己都不一定知道种子是怎么播下的,这又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客观因素。

而灌溉方面,也比较复杂,不是说浇水就能成长,而是你想它这样长,它有时却偏偏那样长。比如说,同样出身于黑道家庭,有人会对黑社会很认同,有人却会对此很反感,这似乎是由土壤和种子决定的。
发表于 2011-9-28 13: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专家的意见厉害,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性格也有一部分得取决于先天因素。精神疾病也有基因 ...
hopeyearn 发表于 2011-9-27 23:58


我不是專家啦......連頭骨那些英文我都還沒背起來

其實關於性格,也不是醫學這個領域所專門的。精神科醫師負責開藥、開診斷來改善疾病,但是要扶持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心理健康,也是需要許多單位的配合,如心理治療師、社工等等。心理系和醫學系就是分開的,在考大學的時候是屬於文組的樣子。

但是醫學上,或許會更從生物的因素來看一個人吧!例如說精神疾病的基因,調控的可能是腦中某個細胞的分泌、對某些化學物質的平衡的調控。遺傳到的人,他的這個平衡可能就比較脆弱,壓力的耐受力就比別人低。就像是癌症也是有遺傳性的,平常的例子......像是有的人比較容易曬黑,有的人就是白到底。我是這樣理解的......

不過,人的心理的確是更複雜。老師說,人的精神有三個元素:思考、情緒、行為。

我們看到的只是行為,藉由行為來觀察他的思考和情緒。一個人本來就有太多內在,是我們看不到的。而我們也未必能控制自己的內在。一個人的心,本質上就是十分複雜的吧......

我想我是屬於從小就不太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的小孩,不太清楚自己的喜好,不太清楚自己的意向。說不定成長,才是使我們更接近自己的內心?因為我們其實也在觀察著自己吧!在面臨到什麼狀況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有能力或沒辦法面對......應該也是有這樣的時候。
发表于 2011-9-28 13: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1# hopeyearn

性格是由一層一層包裹起來的想法,也是很值得深思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23: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專家啦......連頭骨那些英文我都還沒背起來

其實關於性格,也不是醫學這個領域所專門的。精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9-28 13:22


我还以为头骨是用拉丁文呢

我觉得对于性格的研究,可能就是把性格一层一层剥开,最后找到种子。精神科医生像是从土壤方面入手,通过研究土壤推断种子是如何生长的,从而得到种子的特性(也就是你说的基因,脑分泌等等吧?);而心理学家则像是从灌溉方面研究,通过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经历的事情,来推断他形成某种性格的原因(就好像你前面说的难缠情人一般都有一个类似的童年经历)
   
不过,如果自我性格是原初性格为了保护自己而产生的话,那么恐怕就连自己也没有办法了解自己的原初性格了。

不知道催眠之类的方法你们有没有提及呢?是不是可以用催眠的方法来唤起一些遗忘了的东西?

扯得有点远了不过话说回来,研究一个歌手的性格,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出发呢?是不是可以通过他的表面性格的分析一点点剥开性格的包裹,看到更多真实的他呢?
发表于 2011-9-29 03: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以为头骨是用拉丁文呢

我觉得对于性格的研究,可能就是把性格一层一层剥开,最后找到种子。精神 ...
hopeyearn 发表于 2011-9-28 23:36


有時候它好像會有兩種稱呼(拉丁文是名詞在前面形容詞在後面吧,也有很多名稱並非這樣)。無論如何,我想我們背的,都是可以出現在英文文章字裡行間的(一般我們是讀英文論文),所以就姑且稱它是英文......這不重要,背起來就是了

具體技術層面我是一概不通。催眠......或許是帶有一些神祕性質,所以並不在課堂討論範圍當中。

或許在我的想法裡面,並沒有那麼想探尋到人最初始的性格。如果真的有原初性格,要用什麼樣的形容詞來形容那些特質呢?我想它之所以不可見,不一定是因為被包裹起來,而是它本身有其不可見的性質......就像是一團黑黑的東西,就算光打上去它還是黑的那樣。不知道,可以再想想看吧......

如果光是身邊的人都未必能了解真實的想法,沒辦法親身接觸的歌手們,也就只能做朦朧的觀察吧!不過比起一般人,多了那麼多雙眼睛在看、那麼多張嘴巴在評,而且站在舞台上的人就是要盡力表達一些東西,不怕沒有聯想的空間。不管是因為作品而想了解其人,或是想了解其人而接觸更多他的作品,我想,這種朦朧的觀察算是一種可以持久的消遣。反正到最後都是不可知的。有時候,觀察別人其實也是在觀察自己啊......

好像舟木一夫說過,他到五十歲的時候才真正了解一些青春歌謠裡,那些歌詞的涵義。因為都是些字面上很簡單的歌詞,我看到的時候在想:「有那麼誇張嗎?不會是誰在唬爛吧」這要看三十年後,說不定我五十歲的時候,真的也會對世事有更深的體悟。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hopeyearn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3: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時候它好像會有兩種稱呼(拉丁文是名詞在前面形容詞在後面吧,也有很多名稱並非這樣)。無論如何,我想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9-29 03:46


五十岁的时候才能了解青春歌谣的含意,也不夸张。其实,那些歌词也不一定有如此深刻的含意,需要一个人用五十年来理解,而是,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观察事物的角度,和二十岁,三十岁时,是完全不一样了,到了那时再去读旧时的歌词,自然会有一番新意象。

我们读别人的作品也好,认识了解他人也罢,与其说是在认知别人,倒不如说是在认知自己,我们所见的外界的一切,就好像镜子一样,反映出我们的内心。

比如说青春歌年鉴上有些歌,十年前我听不下去,但现在却颇为喜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13: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時候它好像會有兩種稱呼(拉丁文是名詞在前面形容詞在後面吧,也有很多名稱並非這樣)。無論如何,我想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9-29 03:46


你说得对,观察歌手艺人,因为有很多双眼睛在看,很多张嘴巴在评论,甚至还有很多人对他们身上的某些现象做研究,所以不怕没有想象空间。而且,我觉得,不但有想象空间,因为有很多人不断从不同角度去剥开他们的表面人性,也许也能从某种程度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一面。相比之下,我们要了解身边的人,反而会因为“资料缺乏”而难以深入呢:)
发表于 2011-9-29 23: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得对,观察歌手艺人,因为有很多双眼睛在看,很多张嘴巴在评论,甚至还有很多人对他们身上的某些现 ...
hopeyearn 发表于 2011-9-29 13:16


豈不就像是要找男朋友女朋友的時候,最好也要和他/她的朋友混熟一點,呵呵。

有時候身邊人的事情也是複雜得可以,但是探索起來就不見得那麼有趣了。或許是因為要負責任的關係吧!不付出關心,別人哪來給你掏心掏肺掏肝掏胃呢?假如看到的是狼心狗肺,還得想想該怎麼逃離這個人,又會想「難道是我做了什麼把他弄得狼心狗肺了起來?」......親身的交流,交互作用會更激烈,有點太刺激了。

其實觀察那些眼睛和嘴巴,也是挺有趣的。有個日本網民在blog寫,她小時候很喜歡舟木一夫,但是她爸爸很討厭他,只要一在電視螢幕出現,爸爸就罵:「猿面冠者!」她現在回想,好像是有種父親對女兒的情節在作祟。身為一個痴痴,過去我也曾經發生類似的事情,所以覺得這段敘述很有意思。因為流行歌是那麼普遍的東西,歌手的形象如此鮮活地出現在廣大民眾面前,能夠探究的也就不只是歌手本身而已。

謝謝你那麼認真地和我聊這些,不好意思,總是東扯西扯的。
发表于 2011-9-30 00: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岁的时候才能了解青春歌谣的含意,也不夸张。其实,那些歌词也不一定有如此深刻的含意,需要一个人 ...
hopeyearn 发表于 2011-9-29 13:10


我也很希望眼界能夠隨著年歲,變得更開放、更明朗。

要一點一滴的更加喜歡這個世界、更能接受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1: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希望眼界能夠隨著年歲,變得更開放、更明朗。

要一點一滴的更加喜歡這個世界、更能接受自己。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9-30 00:03


只要你能这样想,那就一定可以做到

保持心境平和,多看书,多听音乐,多四处走走,少在名利场中争斗,心态肯定会变得更好更明朗(虽然话说我自己也没有做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1: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豈不就像是要找男朋友女朋友的時候,最好也要和他/她的朋友混熟一點,呵呵。

有時候身邊人的事情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9-29 23:59


身边的人不那么有趣,那是因为那不是你的兴趣,或者你太计较得失。

比如恋爱时候,我也会很想从不同侧面了解对方,但了解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占有(可以这样说吧,虽然说精神恋爱很伟大,但毕竟不是我这等凡夫俗子能经常承受的),因此了解起来就觉得很累,因为需要不停地比较,还需要迁就,有些事情可能还带了自己的主观色彩等等,嗯,也还有你说的责任感。

但是了解歌手,似乎相对轻松一点,他是站在远处的,触摸不到,也许反而能更客观。

你说到父亲的影响,这个例子很有趣也很常见啊,不过有时候家长的影响是反向的,他们越是不让孩子做的事,孩子们偏偏就越有兴趣:)
发表于 2011-9-30 03: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myvivianjane 于 2011-9-30 03:39 编辑
身边的人不那么有趣,那是因为那不是你的兴趣,或者你太计较得失。

比如恋爱时候,我也会很想从不同 ...
hopeyearn 发表于 2011-9-30 01:17


的確是「得失心」耶!多少煩惱都是來自患得患失。

好像是,在某些方面允許你即使主觀,也不會失去什麼。這種事做起來就特別輕鬆。

還有另外一個故事也很有趣。(不好意思啊,又把話題扯遠了)某天搜尋到在一本、描述一個男人的艱困家族史的自傳裡,提到了舟木一夫的名字。

妻的恋人

浩子的初恋情人叫冈直登,是浩子丰中高校时的同学,排球队的队长,是一个打球也不影响考入京都大学的优秀青年,她对他是一见钟情。但让我感到很困窘的是,从我们恋爱那会儿开始浩子就多次向我说起过这个人。浩子有很天真的地方,这种事也亳不介意地跟我说。结婚后她也时常念叨:“他在干吗呢?有没有结婚呀?”因为说得太过频繁,我就建议道:“你既然那么想知道,就写张明信片吧。”她还真写了。

可是怎么也等不到回信。过了一个月零十天,在浩子就快绝望的时候,我在公司接到了浩子打莱的电话:“今天晚饭在梅田吃吧。”这可是少有啊。结束工作后我就赶往集合地点,浩子兴奋地问我:“我为什么约你吃饭你知道吗?”“是冈直登回信了吧。”我答道。“猜对了!他说休假去了西班牙,所以回信晚了。”浩子边说边兴奋地把写满字的明信片给我看,接着喝了一大口啤酒。

浩子高三时正好流行舟木一夫的《高三学生》这首歌,浩子就是在那时起成了舟木一夫的大粉丝、追星族,每年都去看他的独唱会、舞台演出。在横滨时,还报了名去看舟木一夫的新宿小舞台演出。后来因为身体不好了,才去不成了。

这令浩子感到非常遗憾,她对我说:“替我去吧!”我当然拒绝了:“唉,去的都是姐姐呀、阿姨呀的,对不起,我不想去!”可是看到她那么沮丧的样子,没办法,我只好从横滨来到新宿剧场观看,坐在姐姐、阿姨们中间。舟木一夫从舞台上走下来时,大家都狂热起来,只有我一个像没事人一样。

后来听说这件事的自闭症家长会(作者的長子患有自閉症)的人说:“居然有人能想出让丈夫代替去,丈夫也居然就代替去了。”因为生病,特别是抑郁症,使浩子逐渐地远离了朋友,精神上经常陷入不安之中,这时拯救她的就是舟木一夫的歌。我家搜集全了舟木一夫的磁带,录像带也有几盘。

另外,浩子特别喜欢鲜花,喜欢插花。这可能是像她妈妈。她不能什么也不买地从花店前经过,总是要买些喜欢的花插起来。在公寓住时,我家四周都是花,邻居的小孩叫浩子“花阿姨”。可以说,支撑她的是舟木一夫的歌和鲜花。


我後來透過網路書城買了這本書(中文版書名叫做「怎麼辦」,原書名是「ビッグツリー」),是看在這位粉絲媽媽實在「傻得很舟木一夫迷」的份上。

哎呀!怕我真不該再這樣說下去啦!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21: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確是「得失心」耶!多少煩惱都是來自患得患失。

好像是,在某些方面允許你即使主觀,也不會失去什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9-30 03:19


你发贴的时间好像都是凌晨4点?你的作息和我差不多啊,我这几天也熬到凌晨4点,好累

这个妻子好可爱,让丈夫替她去看舟木一夫,真是性情中人,不过我不觉得这样的行为有什么奇怪,虽然说不出为什么,但我觉得是能理解。

这样的演出,或者会有影碟发售吧,丈夫可以在回去的时候给妻子买一张的,这样也可略解她的遗憾了。

这个丈夫也是个好丈夫:)

没有研究过抑郁症,只是,有喜欢的歌手,也喜欢鲜花,应该还好吧?如果能多到外面走走,症状也会减轻吧?
发表于 2011-10-1 04: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myvivianjane 于 2011-10-1 04:17 编辑
你发贴的时间好像都是凌晨4点?你的作息和我差不多啊,我这几天也熬到凌晨4点,好累

这个妻子好可爱 ...
hopeyearn 发表于 2011-9-30 21:28


因為太晚睡,早上一直遲到,今天也是......結果進教室的時候還絆了好大一跤,糗大了

網路上只有節錄,看了之後很關心這位女士的情況,買到了之後有前後看過。如果您不嫌冗贅的話,就讓我稍微介紹一下書的內容吧!(剛剛又再翻了一遍)

作者佐佐木常夫1944年出生在秋田,畢業於東大經濟系(內文也有提到當時學生運動的一些情況),畢業後進入東麗企業,一一化解管理經營的挑戰,成為領導階層,不過他的家庭卻帶給他更多的挑戰。進公司不久,和公司護理站個性開朗的可愛小護士浩子結婚,婚後連生三胎,二子一女,一個忙亂的小家庭成形了。但長子的遲緩狀況被診斷出是自閉症(是屬於智商超過100的「亞斯伯格症候群」),為了照顧這樣的孩子,夫妻付出了很多心力。在丈夫工作繁忙之中,努力拉拔孩子們的妻子在孩子們還半大不小的時候,卻因為肝病而病倒,住院三年,之後一直無法根治,歷年來進出醫院總計有43次。儘管丈夫樂觀又追求效率地接手所有家事,但是妻子卻因為愧疚而逐漸陷入了憂鬱症的地獄。一個家庭同時有兩個病人,讓剩下的三個成員備感壓力,次子和女兒似乎是為了逃離而陸續離家求學,開朗的女兒外宿時還一度跳崖自殺未遂。當孩子都大了的時候,妻子的憂鬱症更加惡化,數度自殺未遂。可喜的是成長了的次子和女兒走回家庭分擔了照顧母親和哥哥的重擔,丈夫也晉升到最高層的職務能支配自己的時間,妻子的病情終於得到好轉,長子的情況雖然還是令人擔憂,但是家人的關係得到完滿的和解。

因為是本自傳,內容其實是有點雜亂。因為動機的緣故(這對夫婦和舟木一夫是差不多同年的),又對精神疾病有些興趣,讀起來挺有興致的。

過去,當精神問題的生理機轉沒被發現重視時,自閉症被認為是由「冷漠的母親」所造成的,母親備受責難,我想可能讓這位浩子媽媽的心理壓力更加沉重。事實上這就是之前提過的教養迷思的盲點,自閉症的兒童因為認知系統天生的缺陷,對人際關係的能力和興趣低落,從嬰兒時期就不懂得回應母親的逗弄,不得反應的母親也就相對的變得冷漠。

好像老一輩的人說,做父母的是在還債。不禁感慨,有先天障礙的孩子的家庭,遭遇到比一般家庭更多的難處,真的是十分辛苦。一個開朗的女孩,走入小小的家庭裡歷經艱辛(對比丈夫對工作經歷的描述,家庭讓人覺得格外窄小),曾經是被兒女畏懼的母親、讓丈夫心疼卻無法理解的妻子,最後大夢初醒卻已老去了。覺得很難過啊。

作者在最後,呼籲社會加強對精神疾病認識(身邊極可能有憂鬱症者,不要太積極鼓勵,而是要以誠心的關懷勸他去看醫生)、建立不必隱瞞家庭問題的社會(不要以工作為人生的全部,所有人都可以積極面對家人的問題,而且無論男女,在工作和家庭上都要有平等的責任和權力)。這個結論似乎是認為,家庭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的問題。


感覺憂鬱症是心的問題,但也不只是心的問題。不像是心情,說好就好,而是身體中的一部份帶著自己越陷越深......

倒是自殺未遂這件事,因為也是自砍十幾刀.......讓人覺得是否是偶像的不良影響。(其實這也是關注的一點。不過中間也相隔了許多年)或許偶像和粉絲都是屬於想死卻死意不堅的個性吧(單憑自己顫抖中的手部的肌肉力量結束生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0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為太晚睡,早上一直遲到,今天也是......結果進教室的時候還絆了好大一跤,糗大了

網路上只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10-1 04:14


还是觉得这个男人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事业有成,对有病的妻子也是不离不弃

没想到家庭对人的影响那么大,因为家里有一个有病的孩子,让母亲变得抑郁,女儿竟也自杀。还是说,他们都有抑郁的基因?母亲自己是有抑郁的基因,只是没有一个环境让它发作出来,所以一直显得很开朗,女儿继承了母亲的基因,在特定的时候也有点爆发。

我听说,对正常人来说,自杀一次,如果不成功,一般就不会再尝试第二次了,不知是不是如此。有恒心毅力一直自杀的,想来对求死的决心,真的很坚决--这也就不像正常人了吧?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描述,我记得看过一部香港电影,《癫佬正传》,电影的内容很深刻,不过这里就不跑题多说了,想说的是,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正如你说的,“不要太積極鼓勵“,而是要站在精神病人的立场来对待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发表于 2011-10-2 04: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觉得这个男人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事业有成,对有病的妻子也是不离不弃

没想到家庭对人的影响那 ...
hopeyearn 发表于 2011-10-2 00:18


唉...是我想得有點偏了(不曉得您能不能忍受這種想像)。會反覆自殺確實是病了,但如果他們採取更致命的手段,人生就只能嘎然而止,這唯一的一條路。竟然能夠活著從病中康復,走向嶄新的人生之路,不知道是命運選擇了他們,還是他們選擇了命運?心中的一部份想死得不得了,一部份的性格(懼高?軟弱?)可能在無意中拯救了自己......豈不是很奇妙嗎?

剛剛在youku上看完了電影,香港電影,有時候好像太"寫實"了些,充斥著慌亂的場景,看完覺得不太舒服......然後更想大聲說句:「我不知道!」

像是提醒自己,雖然我說了那麼多,但其實我一點也不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09: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是我想得有點偏了(不曉得您能不能忍受這種想像)。會反覆自殺確實是病了,但如果他們採取更致命的手 ...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10-2 04:53


香港电影,很擅长反映小市民的心态事迹等等。《癫佬正传》,看了是会让人不舒服的,因为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点亮色,然而这就是现实吧,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实在是欠缺,有人是不愿意正视他们,有人希望贡献力量,也不知从何做起,关键是对他们的了解太少了。电影里面一直为精神病患者奔走的男主角也没有得到多少支持,同事一个个离他而去,他处理的病例也基本没有成功,最后还死于梁朝伟()的刀下。

不过这就是现实。如果说我们要爱这个社会,爱这个世界,那么,首先就要正视它。一直躲在粉红色的玻璃后面看人间的一切,觉得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这样并不算真的爱;真的爱这个世界,便是看到了所有的丑恶,无奈,绝望之后,决心还是一样坚定,信心仍是那样的十足,这才是真的爱。

说回你说的故事。我之所以一直喜欢这个丈夫,也是这个原因。年轻貌美的妻子,活泼开朗的姑娘,谁都会喜欢。可是妻子患病,精神异常,他依然耐心陪伴,不离不弃,这就是最难得的,也就是看到了无奈和绝望后仍然决心坚定地爱的表现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09: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如果他們採取更致命的手段,人生就只能嘎然而止
amyvivianjane 发表于 2011-10-2 04:53


反覆自杀也算是很致命的手段了吧?

还有更致命的手段。。。
发表于 2011-10-3 11: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考虑中了

3万日元可以接受,我就是担心被卖家炒成6万日元。。。
hopeyearn 发表于 2011-9-25 13:25



    貌似在淘宝 看到 一本10lp的大全集 200银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11-24 09:39 , Processed in 0.031484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