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kassai

タイ君の演歌教室・初心の巻(10曲+1入り) 更新完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4 16: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张
命くれない
大阪しぐれ
おふくろさん
おもいで酒
北の宿から
酒よ
知床旅情
瀬戸の花嫁
道頓堀人情
浪花恋しぐれ
氷雨
みちのくひとり旅
夢追い酒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6: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来看一遍mood歌谣的主要特征:

关于ムード歌謡,其实主要反映的是都市的男女情愛。很大程度上带有一些成人颓废色彩。这个概念是当时因为演歌主要是歌唱农村,市井的生活或者从大处着眼唱人生一类的事物,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ムード歌謡渐渐出现成型,这主要是为了以迎合当时的酒吧俱乐部盛行的风潮,主要以描绘在这些都市的高档场所的男女感情为主的歌曲。除了歌词,在曲调上也更加带有西洋色彩。还有一大特征便是ムード歌謡很多都是团体,如和田弘とマヒナスターズ,内山田洋とクール・ファイブ等等,此外Frank永井,松尾和子等等著名的歌手在当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soloムード歌謡歌手。这里要注意的是,当时的ムード歌謡和演歌其实从描写内容上来看存在差别,但是由于石原裕次郎,青江三奈、森進一这些本为ムード歌謡起家的歌手后来在酒吧俱乐部盛行的风潮退去过后演唱了大批比较正统定义的演歌,因此在70年代之后ムード歌謡和演歌混同的倾向比较明显。笔者也同样赞同这个观点,那就是大部分ムード歌謡即可看成和演歌的酒场物。

萨克斯不一定呀。zard前期萨克斯用的也很厉害
不乏有jazz味道的,和mood歌谣还是有一定的偏差。
我还是觉得词比较有代表意义。
只能说,这个定义很具有开放性,随着唱片公司的企划发售走。。。
发表于 2009-6-24 16: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ddaiyuan 于 2009-6-24 16:32 发表
我们再来看一遍mood歌谣的主要特征:

关于ムード歌謡,其实主要反映的是都市的男女情愛。很大程度上带有一些成人颓废色彩。这个概念是当时因为演歌主要是歌唱农村,市井的生活或者从大处着眼唱人生一类的事物 ...

爵士也分很多种,有那种很慢的爵士,就是老爵士。比如stardust等。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6: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贴严重歪楼!
回到演歌来~~~
Jazz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所以懂的很少
发表于 2009-6-24 16: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理解日本演歌,主要是mood歌谣,必须听一些爵士歌曲。诶,演歌我们说到哪里了?
发表于 2009-6-24 20: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本来爵士的音阶与演歌有一定相似性,mood歌谣又是被日本化了的。所以本身就有相似之处。
发表于 2009-6-25 16: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看过音乐郎中的复出作品,关于昭和初期艺妓歌手的,如音丸、市丸、美ち奴等以及他们唱得歌曲风格的介绍,等我找到这篇后再讨论一下民谣气息浓厚的演歌(即曲调为去二六短音阶的演歌)是属于传统演歌还是ド演歌。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6: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郎中是哪位高人?
今天忙了一天
貌似这个贴要忙很久了。
发表于 2009-6-25 16: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

日本歌谣史杂谈 之 艺妓歌手的时代
作者  音乐郎中
转载自熊猫音乐论坛

昭和初期的日本歌坛,歌手主要出自音乐学校,如佐藤千夜子、楠木繁夫、藤山一郎、淡谷のり子等。由于受西洋发声法的训练,他们声乐式的演唱成为当时的主流。但与此同时,一些来自“花柳界”的艺妓也凭借着民间演唱风格在歌坛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进入唱片界以前,她们以在酒宴上表演歌舞为业,演唱的是一些用三味线伴奏的,流传于市井的端呗、小呗、歌泽、清元等民间小曲。
        最早进入唱片界的艺妓是藤本二三吉。她自幼练习常盘津,歌艺精湛,早在1924年便灌录过端呗、小呗等唱片。1928年成为victor唱片公司的专属歌手后,接连推出了《浪花小呗》、《祇园小呗》、《唐人お吉の呗》等民间风味的歌曲,一时名声鹊起。1933年转到Columbia唱片后,以演唱端呗、小呗及新民谣为主,并开创了“舞踊小呗”这一新曲风。藤本二三吉的走红引起了唱片界的关注,他们看到了艺妓身上潜在的商业价值,开始纷纷发掘新的艺妓歌手。此时正值中山晋平、野口雨情等人推广新民谣运动,来自民间的艺妓成为他们理想的合作者。于是,艺妓歌手的潮流一时在歌坛兴起。像Columbia的赤阪小梅、音丸、豆千代,victor的小呗胜太郎、市丸,polydor的新桥喜代三、浅草〆香,nitto的美ち奴、日本桥きみ栄等都在稍后陆续登场亮相。
        30年代是艺妓歌手大量涌现的时期,其中的小呗胜太郎和市丸是当时最走红的两位。声色俱佳的市丸早在进入唱片界以前便已是浅草知名的艺妓,这使她成为各大唱片公司争夺的目标,最后被victor网罗旗下。1931年以一曲《花嫁东京》亮相歌坛,随后的《茶切节》、《青空恋し》、《天竜下れば》等热门作品令她登上明星宝座。小呗胜太郎以纤细的嗓音、情感丰富的演唱闻名。1932年发表首支单曲《柳の雨》便大受欢迎。之后推出的《岛の娘》、《东京音头》、《さくら音头》等歌曲更是首首畅销,一时名声大噪。她的歌曲往往以一个“啊哈~”作为开头,于是有了“啊哈小呗”之称。市丸与小呗胜太郎的走红迎来当时歌坛的“市胜时代”。不过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两个人互为竞争对手,在各个方面展开激烈的较量,关系也一度恶化。与“市胜”同时出道的赤阪小梅则以演唱地方民谣著称。她的声音饱满,音域宽广,粗重的低音充满豪放的美感,当时与“市胜”并称最出色的三个艺妓歌手。她是日本早期民谣大众化的先驱和功臣,开创了民谣界的“小梅流”一派。代表性的民谣作品有《黒田节》、《おてもやん》、《そろばん踊り》、《小诸马子呗》等。
         美ち奴是战前另一位红极一时的艺妓歌手。她的嗓音尖细并带有浓厚的鼻音。1934年加入nitto唱片后灌录了一些不太成功的作品,但她的歌艺却得到好评。1935年转投拥有古贺政男的teichiku唱片后,相继推出了《ほんに贵方は罪な方》、《细君三日天下》、《うちの女房にゃ髭がある》、《あゝそれなのに》、《雾の四马路》等一连串大红特紫的流行佳作,风头一时直逼“市胜”。以后灌录的《吉良の仁吉》、《街道石松ぶし》、《仁吉男の呗》等浪曲歌谣也都广受欢迎。与前几位相比,美ち奴在曲风上更趋向流行化,这使她在商业上大获成功。同时她还向电影界发展,出演过《花见音头》、《ジャズ忠臣蔵》、《弥次喜多道中记》等影片。出身鹿児岛的新桥喜代三是被中山晋平看中并带到东京发展的,代表作有《鹿児岛小原良节》、《明治一代女》等。但在1937年嫁给中山晋平后就引退了。音丸在当年也颇有名气,最热门的歌曲有1935年的《船头可爱や》,1936年的《下田夜曲》、《博德夜船》等。豆千代则凭借1935年与松平晃对唱的《夕日は落ちて》而打开知名度。其它还有浅草〆香、日本桥きみ栄、赤阪百太郎、染千代等也都在歌坛活跃过一段时间。
         战后出道的艺妓歌手比较少,神楽阪はん子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她于1952年发表的《ゲイシャワルツ》随着“座敷歌”(在酒席上唱的歌曲)的盛行而风靡一时。之后的《こんな私じゃなかったに》、《见ないで顶戴お月さま》、《こんなベッピン见たことない》等也都是当时的热门歌曲。出道更早的榎本美佐江于1946年在teichiku唱片公司以一首小笠原美都子的旧曲《十三夜》走红歌坛。而1953年的《お俊恋呗》和1963年的《后追い三味线》两首股旅风格的歌曲更是她的代表作。神楽阪浮子可能是最后一位艺妓歌手(有待进一步考证)。她最初以神楽阪はん子为偶像,后成为古贺政男的门生,1956年凭借《十九の春》走红歌坛。这一时期,老牌的艺妓歌手如藤本二三吉、市丸、赤阪小梅、小呗胜太郎等都将主要精力放到传统民谣、端呗等民间歌谣上,较少灌录流行歌曲。不过,市丸却在1949年演唱了一首爵士风格的《三味线ブギウギ》,令人耳目一新。这首服部良一的作品一经推出便大为流行,竟成为她歌唱生涯中最畅销的一首歌曲。
        从20年代末到50年代后期,艺妓歌手在日本歌坛大约活跃了近30年。她们是最早将日本民间歌唱技艺带入流行音乐的先驱,并在当时声乐系歌手林立的歌坛风光一时。她们的演唱风格为以后的演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像久保幸江、岛仓千代子等歌手都延续了她们的风格。60年代后已不再有艺妓出身的歌手,这与当时艺妓业的衰落,以及各种新型音乐曲风的出现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过,随着后来怀旧风潮的兴起,加上电视业的普及,像市丸、小呗胜太郎、美ち奴、音丸等歌手也都时常登上屏幕一展歌喉,留下了她们最后的风采。

再次向音乐郎中先生致敬
发表于 2009-6-25 16: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dddaiyuan 的帖子

音乐郎中是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中日韩三国音乐了。前段时间隐退了一阵,现在貌似开始复出了。是个不出世的高人。
发表于 2009-6-25 17: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他还有关于布鲁斯演歌的一些论述


日本的布鲁斯演歌
作者  音乐郎中
转载自熊猫音乐论坛

接触日本歌曲时间长了,发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有很多歌曲的名字都带有“ブルース”。比如《恍惚のブルース》、《島のブルース》、《柳ヶ瀬ブルース》等等。我看到有一种“ブルース演歌”的称谓,大概指的就是这一类的歌曲吧。
ブルース就是Blues,中文通常音译成布鲁斯,也译成蓝调、怨曲。这本是源于美国黑人的一种民间歌曲,从早期的乡村、田野劳作的黑奴中产生,逐渐流传整个美国主流社会以及世界各地。现代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乐受其影响很大。本人很喜欢这种歌曲形式,感觉非常的根源化,有浓厚的草根味。
蓝调歌曲与一般的流行歌曲最大的不同是曲式为“十二小节式”,一句四小节,三句一段,这是标准的蓝调。
可是,在我听了很多这种日本的“布鲁斯歌曲”后,却没感觉到有多少蓝调味。首先曲式不是十二小节式,而是十六小节式的,和普通的流行歌曲没什么差别。二是编曲上大多更接近爵士乐,少数的还带有民间风格。所以,我觉得这类歌曲称“布鲁斯演歌”有点勉强,叫“爵士演歌”可能更恰当。
但这只是从表面上去分析。或许日本人对blues这个词有不一样的理解,用到歌曲创作上时,内涵就发生变化。它不再只表示一种美国的黑人音乐,可能更多地用来表现一种忧郁、哀怨、悲伤的意味,其象征意义更大于音乐形式。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布鲁斯”又被称为“慢四步舞曲”,就是泛指节奏缓慢的四拍子乐曲,这或许是叫“ブルース演歌”的一个原因吧?
不管原因如何,反正我们听到了一类很特别的日本歌曲形式--布鲁斯演歌。这类歌曲的节奏很有特点,主要是含有切分的四拍子,重拍一律落在第三拍上,再加上日本式的旋律,听来虽曲调舒缓,但又给人一种律动、行进、游荡的感觉,细细聆听还是别有风味的。
我无法考证第一首日本“布鲁斯歌曲”是哪个,从我发现的情况来看,早在30年代就已出现这类歌曲,比如我听到的年代最早的是淡谷のり子演唱的《別れのブルース》和《雨のブルース》,都是服部良一谱曲,分别发表于1937年和1938年。曲调听来哀婉、悲凉,透着伤感的气氛。
60年代应是这一类型歌曲出现比较集中的阶段,由于许多作曲家和歌手都热中这类歌曲的创作和演唱,不但有大量作品问世,也因此留下了不少佳作,使这类歌曲创作达到颠峰状态。
这时期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青江三奈唱的《伊勢佐木町ブルース》,歌曲中夹带的呻吟声像是在有意试探人们的听觉底线,在当时的年代也是很大胆前卫,具有挑战性的尝试吧。
我这里收集了一些主要作品,列出以作参考。
1934年,《浅草ブルース》,作词:サトウ•ハチロー,作曲:阿部武雄,演唱:藤田稔
1937年,《別れのブルース》,作词:藤浦洸,作曲:服部良一,演唱:淡谷のり子
1938年,《雨のブルース》,作词:野川香文,作曲:服部良一,演唱:淡谷のり子
1939年,《熱海ブルース》,作词:佐伯孝夫,作曲:塙六郎,演唱:由利あけみ
             《上海ブルース》,作词:北村雄三,作曲:大久保徳二郎,演唱:ディック•ミネ
             《広東ブルース》,作词:藤浦洸,作曲:服部良一,演唱:渡辺はま子
1947年,《夜霧のブルース》,作词:島田磬也,作曲:大久保徳二郎,演唱:ディック•ミネ
             《懐しのブルース》,作词:藤浦洸,作曲:万城目正,演唱:高峰三枝子
1949年,《玄海ブルース》,作词:大高ひさを,作曲:長津義司,演唱:田端義夫
1955年,《赤と黒のブルース》,作词:宮川哲夫,作曲:吉田正,演唱:鶴田浩二
1963年,《東京ブルース》,作词:水木かおる,作曲:藤原秀行,演唱:西田佐知子
             《島のブルース》,作词:吉川静夫,作曲:渡久地政信,演唱:三沢あけみ/和田弘とマヒナスターズ
1966年,《銀座ブルース》,作词:相良武 ,作曲:鈴木道明,演唱:松尾和子/和田弘とマヒナスターズ
             《柳ヶ瀬ブルース》,作词:宇佐英雄,作曲:宇佐英雄,演唱:美川憲一
             《恍惚のブルース》,作词:川内康範,作曲:浜口庫之助,演唱:青江三奈
1968年,《長崎ブルース》,作词:吉川静夫,作曲:渡久地政信,青江三奈
             《伊勢佐木町ブルース》,作詞:川内康範,作曲:鈴木庸一,演唱:青江三奈
             《城ヶ崎ブルース》,作词:星野哲郎,作曲:関野幾生,演唱:ロス•プリモス
             《思案橋ブルース》,作詞:川原弘,作曲,高橋勝,演唱:コロラテイーノ
             《和歌山ブルース》,作词:吉川静夫,作曲:吉田正,演唱:古都清乃
             《港町ブルース》,作词:深津武志、なかにし礼,作曲:猪俣公章,演唱:森進一
1970年,《女のブルース》,作词:石坂まさを,作曲:猪俣公章,演唱:藤圭子
1975年,《中の島ブルース》,作词:斉藤保,作曲:吉田佐,演唱:内山田洋とクール•ファイブ

关于这个话题,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探讨。比如其中以地名命名的歌曲就有很多,如《東京ブル-ス》、《大阪ブルース》、《長崎ブルース》、《横須賀ブルース》、《函館ブルース》、《大田ブルース》、《広東ブルース》、《上海ブルース》等等。只是我不通日语,许多原始资料无法阅读,也无法了解歌词中的含义,更深入的东西我就谈不出来了,有兴趣者可以继续完善。

[ 本帖最后由 孤愤 于 2009-6-25 17:02 编辑 ]
发表于 2009-6-25 17: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干脆我们把此帖弄成资料汇编加探讨的帖子吧
发表于 2009-6-25 17: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呢,总觉得偏民谣风格的歌曲影响演歌太深了,划为ド演歌好像有点不合适吧。毕竟演歌不等于60年代以前的流行歌。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7: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愤 于 2009-6-25 16:52 发表
找到了

日本歌谣史杂谈 之 艺妓歌手的时代
作者  音乐郎中
转载自熊猫音乐论坛

音丸在当年也颇有名气,最热门的歌曲有1935年的《船头可爱や》,1936年的《下田夜曲》、《博德夜船》等。


先赞一下这个作者的考证

然后来挑错。(我果然是擅长挑错。。。
严格来说,音丸不能算是艺妓歌手
她从未有过艺妓经验。
只不过是走这个方面的路线罢了。如果把她算上,这个概念又会扩大化,那么比如活跃在现在的うめ吉也可以成为艺妓歌手了
本质上还是借这个方面走民谣的路子。
我们再来看日本某网站统计的艺妓红白出场记录:
歌手出場年出場回数赤坂 小梅昭和26、28(12月)、30、31年4神楽坂 はん子昭和28(12月)、29年2小唄 勝太郎昭和28(12月)、30、31年3三味線 豊吉昭和28年(12月)1照菊昭和31年1神楽坂 浮子昭和33、36年2
其实神楽坂 はん子之后还有一些艺妓歌手,
最典型的比如上过红白的神楽坂浮子。她是崇拜 はん子而成为歌手的。
在1995年神楽坂 はん子去世之后,她成了日本歌手协会在籍的唯一艺妓歌手(这里还有个疑问 市丸是1997年去世的)。

还有艺妓歌手的歌曲也不可等同话之
在战前民谣风的歌曲占很大比例,也有描写夜生活的
50年代后期一些艺妓歌手的歌曲开始变质
就像我在dachy前辈的领地那里提到过的
50年代的座敷情色歌谣热潮
格调也逐渐低俗化了。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像音丸一样
非艺妓而走这个路子的歌手,曲风也变得多元化。
当然也不乏战前优秀的民谣风作品。

所以看艺妓歌手的作品,在看词的方面也要用心呀~~~
发表于 2009-6-25 17: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这种风格接近的,鸟取春阳也应该算。就这一音乐大类来说,虽然民谣风很重,但是不能算入民谣了。一则有作者,二则有一定的流行风格。应该算是当时流行歌的一支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7: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提供一个十分个人的看法
日语中,汉语和外来语都有的词有很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旅館・ホテル
記憶/メモリー
等等。这其中的内涵可能有一点细小的差别
可以很笼统的称之为传统和新潮的感觉吧
从这个观点看
ブルース这个词也许可以看做【慕情】的对译语。

其他的还在慢慢看他的文章
感觉这个人涉猎欧美音乐啊,看找比较的例子都在欧美那里。
想和他交流交流呀。
这个帖子就当讨论最广义的演歌用吧。感觉很有意思
不过前面10曲的解说才刚刚OK一首。。。。
发表于 2009-6-25 17: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dddaiyuan 的帖子

老前辈了,我只看过他的文章,没有机会和他交流。
发表于 2009-6-25 21: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好多,辛苦啦,写的可真好啊,,这要一点点的看了。。
发表于 2009-6-25 23: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dddaiyuan写得真好,花了很多功夫
我也觉得,现在的一般人所认识的所谓的演歌,真的是从古贺政男+美空云雀开始。反正就和你说的一样,很复杂,要研究的话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了。
哈,我心中的演歌旋律,如果要久流传的,真的是悲伤的旋律。船村旋律是我最喜爱的。
发表于 2009-6-26 10: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ddaiyuan 于 2009-6-23 22:28 发表
此贴专为想要了解演歌的人而写。
至于已经精通演歌的各位专家级人物来说,这贴就比较寒酸啦~!


此外强调一点
演歌,以及大众歌曲的定义都是开放性的
难免有不同意见
有的时候甚至相左
这个时候也欢迎 ...

很不错,很有见地的好帖。找资料加翻译一定很辛苦,谢谢菖蒲草网友的劳动。
光是旁观还嫌不够,俺想借此机会插上两句,算是对这条线的支持,捎带着也学一点
关于演歌的知识。
如果没有理解错,菖蒲草网友翻译的原文作者是“タイ君”。有没有他/她原文的链接?
发表于 2009-6-26 10: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ddaiyuan 于 2009-6-25 17:52 发表
我提供一个十分个人的看法
日语中,汉语和外来语都有的词有很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旅館・ホテル
記憶/メモリー
等等。这其中的内涵可能有一点细小的差别
可以很笼统的称之为传统和新潮的感觉吧
...

从日语发展的历史看有传统和新潮的意思,但也不尽然。
在用法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比如:
“旅館”一般都比较小,“ホテル”就比较大。如同“食堂”一般是经济实惠的小饭馆,
而“レストラン”是价格较贵的饭馆。
“記憶”是一般的文字表述,提到“パソコン”的时候,都说“メモリ”,而不说“記憶”。
以上也是个人看法,如有偏差,让各位见笑。
发表于 2009-6-26 1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啰嗦两句:

“ド演歌”的提法是哪里来的?那个“ド”是什么意思。

菖蒲草网友提到“在1995年神楽坂 はん子去世之后,她成了
日本歌手协会在籍的唯一艺妓歌手(这里还有个疑问 市丸是1997年去世的)。”
俺是这样理解的:
如果市丸不曾是日本歌手协会的在籍歌手,那么“神楽坂浮子成了日本歌手协
会在籍的唯一艺妓歌手”的表述就没有问题了。
发表于 2009-6-26 11: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dddaiyuan和我搞得这个帖子能够吸引更多人前来指教。如果音乐郎中先生能来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09-6-26 11: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愤 于 2009-6-26 11:05 发表
希望dddaiyuan和我搞得这个帖子能够吸引更多人前来指教。如果音乐郎中先生能来就更好了。

音乐郎中忙于生计,估计一时半会儿来不了。
发表于 2009-6-26 11: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Jeff 的帖子

他怎么了?我一度想拜他为师呢。不久前才看到他在熊猫复出了嘛。
发表于 2009-6-26 11: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mood歌谣和歌手本身的声音、外形等气质有很大关系。
你让邓丽君唱mood歌谣,翻唱不出那个味道。说到mood歌谣首先想到的就是frank永井和松尾和子。还有和田宏那个乐队,他们和很多女歌手都合作过。我感觉西田佐知子和松尾和子是最具这种气质的歌手了,当然松尾和子早年也是唱洋乐爵士的,有很大的基础。
说道爵士乐,这就更有学问了,体系很庞大。可能还需要花费很大功夫去接触把。不是一年两年的。
发表于 2009-6-26 11: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丽君貌似就是唱mood歌谣的
发表于 2009-6-26 21: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晕 邓丽君早期的风格是演歌吧 后期逐渐形成一个"新成人音乐、New Adult Music"风格。和堀内孝雄差不多。不过这个风格没有能独立出来,归为演歌了。。。演歌这个字眼太泛了。。。
发表于 2009-6-26 21: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邓丽君唱的歌正统演歌味不足,mood也不足。不过这种感觉确实还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6-27 23: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恩。近两天在电脑再次Down掉的情况下到了上海
网速超慢,回的也比较慢,诸位见谅。
然后回答一下诸位的问题
首先是Jeff兄的问题:
タイ君其实就是我自己。日语中对自己的称呼是不加任何的冠词的。所以我在タイ后面加个【君】Jeff兄就以为是别人了。坦白来说,其实是自己装可爱的表现。外带强调一下性别,别无他意。所以搞得有点Chinese-Japanese的感觉。タイ就是我的姓的日文读法。わたくしはタイゲンと申します。
至于外来语和汉字的区别,经过Jeff兄的执政,可以大体看为一个大的集合定义中有不同image的体现。(举个中文的例子,球是一个集合定义,但球类下面的篮球足球各不相同)
市丸的问题,我和Jeff兄想的相同。但是很奇怪如果是这样的话市丸的做法会不会被看作比较出格。
关于mood歌谣,我比较赞成山山老弟的观点。因为mood歌谣给人的感觉还是悠然带一点颓废不舍迷恋的感觉。邓丽君的歌曲小家碧玉是有的,但是悠然的感觉似乎不浓。邓丽君的早期从词风曲风来看属于演歌类作品无疑,不过自身的唱法离演歌比较远,因此大帝属于演歌偏流行的范围里。(流行系演歌?)
堀内孝雄的歌在他专向演歌后的确和邓丽君有共同之处。不过总感觉应该分在非偶像歌谣曲的某一类里。我一时也说不好呀。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想,请大家继续自由讨论~(这几天上网不便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12-5 02:50 , Processed in 0.02034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