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447|回复: 309

[建议与疑问] 日本报纸上白崇禧“战神”的称号从何而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3 23: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崇禧是中华民国的陆军一级上将,首任国防部部长,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军事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早在1935年的时候,广西就出版有《白副总司令演讲集》,抗战爆发后又陆续出版有五卷本的《白崇禧言论集》。1938年3月,第一本关于白崇禧的传记《白崇禧将军传》由新中国出版社出版。两个月后,建国书店又出版了《李宗仁与白崇禧》一书。此后数十年中,陆续有白崇禧的传记问世,尤属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白崇禧先生访纪录》和华艺出版社的《白崇禧传》(程思远著)两书最具代表性。时至今日,由白崇禧将军之子——白先勇先生编著的《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也终于问世了。

  笔者对后代写先辈的传记始终不抱太大希望,往往会受到个人感情因素的影响去夸大传主,对于部分不利于传主的事件也会予以回避。白先勇也难以免俗,如对白崇禧几次反蒋的原因大都避而不谈,对白崇禧在抗战期间的经历“只褒不贬”,内战时期更是“重政略军”。

  书中的部分说法也值得商榷。如该书上卷第114页有言“父亲抵京次日(指1937年8月5日),日本各大报头条登出——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这里的“日本各大报”、“头条”、“战神”,直接将白崇禧捧上了“战神”的地位。可是这个说法有没有可靠的原始材料来证实呢?

  据笔者调查,此说始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出版的数本白崇禧传记,但对于这一“报道”分8月5日和8月6日两说,又都没有提供原始依据。无奈中,笔者只得自行查阅日文报纸,遗憾的是,前后查询五份,都没有只字提及。这个说法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笔者认为仍需寻找有力证据。

  不过,白先勇的这本著作仍然为读者提供了不少新的说辞,也讲述了不少传主的家事。

  那么白崇禧究竟是不是“战神”呢?

  白崇禧一开始的戎马生涯是和黄绍竑一起度过的。他们一起参加学生军,一起进入武昌陆军中学,又一起考进保定军校三期,而且还都学步兵科,毕业后又一起分配到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三团当见习官。

  白崇禧生来就有带兵打仗的天性,也在军旅初期生涯中习惯了担当部队主官。之后机缘巧合的是,军校同学陈雄带着白崇禧一同觐见孙中山,并且要到了广西讨贼军第五师的番号。两人兴冲冲地带着这个名义回到梧州后,黄绍竑却嫌这个番号不响亮,三人一合计,干脆就叫广西讨贼军,黄任总指挥,白任参谋长,广西讨贼军的名号就这么打出来了。不过这事在黄、白、陈的回忆录中都打了马虎眼,他们将孙中山授予的名义统一改了口径,坚称孙给的番号就是“广西讨贼军”,没有师的番号。好在《陆海军大元帅府公报》有明确记载,有兴趣的读者可找来一阅。

  不管这个部队的名义叫什么吧,黄绍竑走向独立自主的时代来临了,白崇禧也开心地返回到部队,只是他觉得自己当参谋长不如带兵,就借负责制订部队编制的机会,提议由自己兼任第一团团长。

  黄绍竑和白崇禧虽然是老搭档,但是他明白,两人从广西学生军开始地位就完全一样,如果在这个时候让白当了团长,让他有了兵权,那么在部队中亲近白崇禧的人,就会在无形中抱成一团,万一他们拥白取而代之,后果不堪设想。

  与其埋下祸根,不如扼杀在萌芽中。黄绍竑就找来白崇禧,好说歹说让白打消了这个念头。此后讨贼军与李宗仁的自治军合流,并统一广西,新桂系三巨头就这样出现了。按照座次,李第一、黄第二、白第三,但在实际上,黄、白之间早就由于兵权而产生裂痕,这就使白逐渐向李靠拢了。

  白崇禧今后就只能当一个参谋长了吗?当然不是。北伐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当时广西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白崇禧自然成为该军参谋长的不二人选。他利用部队重编的机会,再次提出兼部队主官的要求,这个提议照样被黄绍竑否决。不过此时已不是黄一个人说了算,因为上面还有一个上级,那就是支持白的军长李宗仁。

  李对白的态度和黄绍竑截然相反。他知道白能打,且一直想带兵,就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兼任第一旅旅长。可是白的这个旅长当得并不长,就当了四个月不到的部队主官,且得时常照顾全军的参谋业务,这真正带兵的时间就更少了。那么他去哪了?

  内战中的桂军,虽散布在华东、华中两个战场上,但鲜见硬仗,基本在打酱油。白崇禧有自己的算盘,他依然想保存实力。唯一的莱芜战役,还是因为部队主官的异动,而未战即败。桂军在基本没有受到较大损失的情况下,度过了三年,而白也在1948年由国防部长调任华中“剿匪”总司令。

  现在有不少人说白崇禧在担任国防部长前夕曾前往东北指挥作战,并在四平大败林彪,白先勇《战后国共东北之争》一文中也指称由于蒋没有采信白崇禧乘胜追击的建议,片面下停战令,给了林彪喘息之机,方导致日后东北惨败。笔者认为,此二说有待商榷。

  我们知道,白崇禧前往东北之前的实际指挥者是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前线指挥由副司令长官郑洞国负责。根据史料记载,白崇禧是在5月17日奉命前往督战的。这里的“督战”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亲临前线监督作战,那么作为督战官的白崇禧有权直接干涉指挥吗?笔者目前还无法给出结论,不过郑洞国《我的戎马生涯》一书对白在东北有相当长篇幅的记述(423页-424页):

  5月17日特派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将军到沈阳视察。白氏在当晚与杜聿明将军详细分析、研究了北满军事情势后,又于次日在杜将军陪同下亲临我设在开原的前进指挥所视察……白、杜二位将军都认为攻下四平街是不成问题的。但白将军对于我们下一步攻占长春、永吉的作战计划却有些忧心忡忡……莫若打下四平街后不再向长春北进,这样一则可以缓和国内外舆论的非难,二则可以获得整训部队的时间,假如与中共和谈失败再发动进攻不迟。杜将军则力争一举攻下长春、永吉……这时,我们闻报右翼兵团……并未遇到解放军的有力抵抗……这个消息使白将军非常高兴,他也预感到解放军可能不会固守长春,遂又拉着杜将军一同到红庙前方视察。据说在火车上二人继续研究进攻长春、永吉的问题……最后白氏总算放下心来,对杜说:“如果确有把握的话,我也同意一举收复长春、永吉。那么你就照原计划打,我马上回去同委员长讲,收复长春、永吉后再与共产党谈判下停战令。”白、杜二将军当日即同返沈阳。次日,白氏便飞回南京……

  可见,“停止北进”是白崇禧的本意,又何来主张乘胜追击被否之说。据台湾编写的《戡乱战史》记载,国军总攻四平发生在5月16日,也就是白崇禧抵达东北的前一天。此时国军已占据绝对优势,而白抵东北的次日,即18日,林彪就经过中央的同意而放弃四平,同一天白也返回南京。试问,白仅在17日这一天,即便亲自干涉指挥,对于整个战局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

  国民党在徐蚌会战之后,精锐基本丧失。此后蒋介石被迫下台,使新桂系登上了政治舞台巅峰,李宗仁也成为代总统。但是白和李所期待的划江而治却没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白就只能与中共正面交锋了。

  奇怪的是,白崇禧虽然信心十足,但却没能掌握住那些被他部署在两湖的军队。白崇禧重蹈了1929年的覆辙,他对局势太乐观了。当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湖北的张轸和湖南的陈明仁先后起义,这使新桂系的根据地广西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面前。直到此时,白崇禧仍然困兽犹斗,他集中桂军主力于衡阳、宝庆地区实施反击。“小诸葛”的名头虽然在青树坪捞回一票,但是还不到一个月,他的主力就反遭解放军的重创。这一次,他是重蹈1930年的覆辙了。

  桂军主力一战即败,其他各路桂残军自然也挡住不住解放军的进攻了。很快,各路桂军或灭或降,只有少量部队逃到越南。尽管白崇禧要在广西实行总体战,尽管还有人愿卖命,但一切都是徒劳的。很快,白崇禧不得不放弃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根据地——广西,黯然南渡台湾。

  综观白崇禧一生,历经阵战无数,可谓一员杰出将领。但在实战指挥上,白崇禧的优势则更多地表现在参谋业务上。用当年军中流传的话来说,白崇禧能入列“民国三大参谋长”而不是“三大指挥官”,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小诸葛”之名名副其实,但“战神”之誉就姑妄听之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5 收起 理由
cy183 + 15 引起讨论的热帖~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5-24 10: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崇禧这么厉害啊
发表于 2012-5-24 11: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他是一个参谋
发表于 2012-5-25 12: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先勇讲的“北进”与郑洞国的是两回事。郑的北进是从四平向长春北进;白的北进是其后北渡松花江向哈尔滨前进

长春是伪“满洲国”首都。打下长春是国军的既定目标。四平战役后的争论是立即北进还是休整一段时间再干。解决这一争论的是解放军东野总部作战副科长王继芳的叛变。国军从王叛徒那里了解东野详细计划后,立即开始全力追击。解放军发现王叛变后,大踏步有序后退。长春没守,哈尔滨也不准备设防。只是在松花江北岸构筑工事,准备阻击追击的敌人以争取大部队转移的时间。 (后话,王叛徒后来被二野在四川俘虏,四野派飞机将其押回四野总部武汉。公审后枪毙)

占领长春后,北渡松花江在国军内部有争议。白崇禧及孙立人等将领主张北渡追击。蒋先生下令停止追击。很多国军粉丝(如白先勇先生)认为如国军北渡松花江,国共内战结果就会逆转。本人不以为然。因为GCD有“土改”和“农村包围城市”,国军占再多城市也没用。得农民者得天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5 收起 理由
cy183 + 25 有见地~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5-25 14: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y183 于 2012-5-25 14:28 编辑

文章第一段即称白崇禧是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部长就属牛皮哄哄了~
中华民国的国防部在各个历史时期称呼是不同的:
最早的南京临时政府的国防部叫陆军本部,最高长官叫陆军总长(首任总长:黄兴);
后面的北京政府的国防部也叫陆军本部,首任总长:段祺瑞,其后任有王士珍、吴佩孚等人;
北伐后的南京政府的国防部叫国民政府军政部,首任军政部长:何丰林,其后任有冯玉祥、鹿钟麟、何应钦、陈诚;
抗战胜利后的国防部才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防部,首任国防部长:白崇禧,后面有阎锡山、顾祝同、俞大维、蒋经国、陈大庆、高魁元、宋长志等基本都是黄埔系的,到郝柏村时两岸已停止炮击了…
六十年初读小学时就听人讲,中国的军事家只有两个半:一个是白崇禧,一个是彭德怀,半个是蒋介石;另一版本是三个半:一个是白崇禧,一个是彭德怀,一个是林彪,半个是蒋介石…
46年时国民党在东北与共产党较量是不可能取胜的:一则苏军还未撤兵,共产党留苏高干都在东北(贺子珍那是也在东北);第二:46年时共产党战略上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尽量不跟国民党正面较量),扎进村落名曰土改,实则立稳根基,顺势开发兵源,甚至连反正的土匪也要,46年的东北可以说是共产党培养训练干部的大后方…
※周立波有本书叫《暴风骤雨》,就是描写共产党当时进东北的情况的(《暴风骤雨》电影也有)
发表于 2012-5-25 14: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就是描写共产党当时进东北发动群众,争取土匪,壮大部队,变东北为共产党的大后方……
发表于 2012-5-25 16: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yinxiang 于 2012-5-25 16:14 编辑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4:07
文章第一段即称白崇禧是中华民国首任国防部部长就属牛皮哄哄了~
中华民国的国防部在各个历史时期称呼是不同 ...


C版最近对中国近代史津津乐道,贴一个视频供C版消遣。看看高晓松如何“不务正业”讲历史的!

揭秘我党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历史课要是这么上,谁还会在课堂睡觉!

发表于 2012-5-25 16: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y183 于 2012-5-25 17:03 编辑
shyinxiang 发表于 2012-5-25 16:11
C版最近对中国近代史津津乐道,贴一个视频供C版消遣。看看高晓松如何“不务正业”讲历史的!

揭秘 ...


谢谢吟香小姐,待会慢慢品尝
不过历史是我年轻时的强项,70年代时除马列的六本必读书外,连列宁全集和资本论都去翻了一翻,现在脑子大大的不行,全部忘光
发表于 2012-5-25 16: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y183 于 2012-5-25 16:58 编辑

其实早在27年时,黄埔系的湘鄂川赣籍的军官都跟共产党南昌起义去了,老蒋就感觉到了未来的不测,他知道靠手下的江浙粤黄埔军官和桂系等旧军阀是靠不住的,投靠列强也不行(英帝和八国联军一同联手起来对付中国最终也只把中国弄到个半殖民地的状态),所以27年后蒋一直将消灭GD作为国之头等大事,30年起亲自坐镇庐山指挥五次围剿……不过共产党也聪明:打出“北上抗日”旗帜以引起虔诚百姓的恻隐怜悯之心,夹缝逃生,来日方长(想当年李自成和高桂英被剿只剩二、三十人马,廿年后照样做上皇帝)……其实当时将DG中央全歼是有一次机会的,就是拦截泸汀桥!但蒋侥幸,梦想历史上曾国藩灭石达开于安顺场事件重现,虽考虑红军逃窜泸汀的可能,但却只派地方营连人马驻守!若有1个师的蒋家嫡军,历史可能重写……五次围剿没能消灭GD,40年皖南给他抓住一次可伤GD一条大腿的机会,没想到共产党最大的本事就是群众运动,靠人多,另起炉灶重建新四军,结果蒋又失败……
下面一则视频最后毛森的一段话可听听~

发表于 2012-5-25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6:57
其实早在27年时,黄埔系的湘鄂川赣籍的军官都跟共产党南昌起义去了,老蒋就感觉到了未来的不测,他知道靠手 ...

其实前辈提出的军官籍贯问题挺有意思的。国共两军的高级军官的籍贯分布差异明显。共产党的将军以江西籍湖南籍安徽籍居多,国民党的将军以浙江籍广东籍居多。
发表于 2012-5-25 17: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Ttocs 发表于 2012-5-25 17:28
其实前辈提出的军官籍贯问题挺有意思的。国共两军的高级军官的籍贯分布差异明显。共产党的将军以江西籍湖 ...

其实老蒋很欣赏湖南籍的共党干部,认为湖南人能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也相信地下九头鸟……
PS 蒋拉住了湖南籍的宋希濂,没拉住陈赓;蒋看阎锡山不错,想起了同为山西籍的徐向前,结果没成…
发表于 2012-5-25 18: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党十帅十将五十七上将一百七十八中将基本上都是湘鄂川赣籍的
发表于 2012-5-25 18: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8:00
共产党十帅十将五十七上将一百七十八中将基本上都是湘鄂川赣籍的

其中湖南人最多
发表于 2012-5-25 18: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55年共产党上将里本来不摆国民党起义将领的,后来M放进去两个国民党同乡:陈明仁、陶峙岳
发表于 2012-5-25 18: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7:55
其实老蒋很欣赏湖南籍的共党干部,认为湖南人能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也相信地下九头鸟……
PS 蒋拉住了 ...

现在想想其实国军方面湖南籍将领也挺多的,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阎锡山早年围剿红四方面军,想拉拢山西老乡徐向前,曾经许下“团长”的愿,没想到这个团长级别的人最后端了自己的窝。
发表于 2012-5-25 18: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8:13
55年共产党上将里本来不摆国民党起义将领的,后来M放进去两个国民党同乡:陈明仁、陶峙岳

这两个也是湖南人。
发表于 2012-5-25 18: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y183 于 2012-5-25 18:26 编辑
Ttocs 发表于 2012-5-25 18:18
现在想想其实国军方面湖南籍将领也挺多的,果然是无湘不成军。
阎锡山早年围剿红四方面军,想拉拢山西老 ...


据说M一生中只佩服一个人:他的老乡曾国藩
PS 据说蒋一生中只佩服两个人:曾国藩、文天祥
发表于 2012-5-25 18: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8:21
据说M一生中只佩服一个人:他的老乡曾国藩
PS 据说蒋一生中只佩服两个人:曾国藩、文天祥

蒋多佩服一个人就变成悲剧性的下场,49年成都督战时差点当了文天祥。
发表于 2012-5-25 18: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Ttocs 发表于 2012-5-25 18:30
蒋多佩服一个人就变成悲剧性的下场,49年成都督战时差点当了文天祥。

蒋要部下以文天祥为楷模:不成功便成仁
发表于 2012-5-25 18: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6:55
谢谢吟香小姐,待会慢慢品尝
不过历史是我年轻时的强项,70年代时除马列的六本必读书外, ...

C版脑子好,加上兴趣所在,看什么就记住了,不像我边看边忘!

发表于 2012-5-25 18: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Ttocs 发表于 2012-5-25 18:30
蒋多佩服一个人就变成悲剧性的下场,49年成都督战时差点当了文天祥。

据说75年清明蒋死时(还在M时代),奉化有人竟公开祭奠(这个你最清楚了)
发表于 2012-5-25 18: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8:37
蒋要部下以文天祥为楷模:不成功便成仁

要求太高了,能做到方先觉余程万这样的已经很不容易了。
发表于 2012-5-25 18: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shyinxiang 发表于 2012-5-25 18:42
C版脑子好,加上兴趣所在,看什么就记住了,不像我边看边忘!

现在的记性肯定不及你喽
发表于 2012-5-25 18: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6:57
其实早在27年时,黄埔系的湘鄂川赣籍的军官都跟共产党南昌起义去了,老蒋就感觉到了未来的不测,他知道靠手 ...

“战上海”!
打出“北上抗日”旗帜……”
M说:“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十分宣传……”
发表于 2012-5-25 18: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8:42
据说75年清明蒋死时(还在M时代),奉化有人竟公开祭奠(这个你最清楚了)

上面默许的,共产党对蒋还是蛮宽容的。让我不解的是浙江籍游客不能去台北的中正纪念堂参观。
发表于 2012-5-25 18: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8:44
现在的记性肯定不及你喽

怎么可能?我连歌手的名字都记不住!更何况去记历史呢
发表于 2012-5-25 18: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y183 于 2012-5-25 18:52 编辑
shyinxiang 发表于 2012-5-25 18:42
C版脑子好,加上兴趣所在,看什么就记住了,不像我边看边忘!


你那视频看过了,没什么搞笑呵,都是真实历史呵
不过最后一段说陈绍禹、秦邦宪年纪二十几的毛孩子叫原中央领导统统滚蛋,其实王明之前的原中央领导也跟他年纪差不多
发表于 2012-5-25 18: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8:02
其中湖南人最多

湘兵吃苦耐劳,骁勇善战!
发表于 2012-5-25 18: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yinxiang 于 2012-5-25 18:53 编辑
cy183 发表于 2012-5-25 16:57
其实早在27年时,黄埔系的湘鄂川赣籍的军官都跟共产党南昌起义去了,老蒋就感觉到了未来的不测,他知道靠手 ...


胡适说:“历史就像个小姑娘,可以随意打扮。”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谁知道?
袁腾飞说:“ 一面指责日本篡改历史,一面随意编造历史,这是中国。”
就拿抗美援朝来说,我们所受的教育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实际呢,就是一场“侵略战争,维护金家王朝,死了几十万志愿军。
发表于 2012-5-25 18: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y183 于 2012-5-25 18:55 编辑
shyinxiang 发表于 2012-5-25 18:52
湘兵吃苦耐劳,骁勇善战!


土匪也最厉害,九十年代以前有个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另有拍过《湘西剿匪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6-21 14:12 , Processed in 0.02250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