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9 13: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opeyearn 于 2011-12-9 13:34 编辑
打神(节选)
唱:紅線女
打神為紅線女著名曲目之一,改編自著名民間故事「王魁負桂英」,為焚香記中之一折,粵劇作曲家楊子靜之作品。
故事简介:
才子王魁失意而行乞街头,名妓焦桂英看中了他的才华,救了他的性命,还嫁给了他,支持他上京考试。在上京之前,他们一起到海神庙,立下海誓山盟。不料王魁是个薄幸郎,考试高中状元之后,便做了丞相的女婿,一纸休书便把桂英休掉。桂英又是伤心,又是愤恨,于是来到他们立誓的海神庙里,把海神痛骂一番后自杀。而海神因为受了桂英的辱骂,觉得是因为王魁负心才使他的名声受到影响,便杀死了王魁,为桂英报仇。背信弃义,负心薄幸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紅線女(1924年12月27日-),原名鄺健廉,廣東開平水口镇泮村人,生于广州西关,现居广州环市路華僑新村,是中国享誉海内外的粵劇表演藝術家,众人皆称为“女姐”。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并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
从小就受到粤剧艺术熏陶的红线女,八、九岁便跟留声机学唱粤曲。抗日战争前,家住广州西关,1938年因日军侵华而辍学,同年7、8月间,随母亲经澳门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正式踏入艺术生涯,取艺名「小燕红」。1939年春节,在胜寿年班首次登台演出。自此便常在戏班中练功,并于夜场扮演丫环、宫女的配角,在勝壽年劇團任第三花旦。1940年,她随何芙莲临时于粤剧名伶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靓少凤为女姐正式改名为“红线女”。1941年到上海登台演出,年底日军占领香港,红线女迁居于靓少凤家,并于15歲加入馬師曾劇團。1943年,广东肇庆演出,在内地第一次用“红线女”艺名,成为“师曾剧团”的正印花旦。其后不停到抗战后方巡演,包括广西在内多处战地留下女姐等马派剧目的身影,如《苦凤莺怜》、《斗气姑爷》、《软皮蛇招郡马》等。
抗日戰爭勝利後,她回到香港,并学习京劇三年,後來得到港澳富商何賢贊助成立了“真、善、美粵劇團”,且先后与马师曾、薛觉先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1946年在香港连续一个月每天不停演出粤剧戏目《我为卿狂》轰动全港,次年以《我为卿狂》为题材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到1950年代初,又组建了红星粤剧团,与马师曾领衔到广州演出现代戏《珠江泪》。1952年,她又一并演出了《一代天骄》、《王昭君》,并且尝试改编《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作为粤剧素材。女姐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及西洋美声技法,创造出著名的粤剧唱腔“红腔”,使粤剧旦角唱腔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955年,受到时任國務院總理周恩来的邀请,她放弃了在香港演艺界的事业,回到内地。1956年藉回內地参加国庆7周年观礼活动,受到周恩来接见,是年底参与广东省粤剧团演出。及至1957年正式以个人身份加入广东粤剧团(今广东粤剧院)。此后,她先拜京剧梅兰芳为师;请程砚秋设计身段、水袖;请俞振飞指点《桂芝告状》;请周小燕改进《思凡》的唱腔;并且研究将昆曲名家朱传茗、歌唱家郭兰英、王昆等唱腔技巧融入粤剧发声,先后演出《搜书院》、《昭君出塞》、《苦凤驾怜》、《打神》、《李香君》、《关汉卿》、《山乡风云》等剧目,最终完成红派艺术的创造。
《打神》是红线女唱的粤剧中我最喜欢的,我觉得比《昭君出塞》还要好。这出戏基本上由红线女一人独唱,戏文把故事交代得很清楚,而红线女的表演更是出色,感情充沛,催人泪下;虽然整出戏超过30分钟(具体多长忘了),但一路听下来,只觉得跌宕起伏,心潮澎湃,一点都不觉得沉闷。第一段二王的“坠在奈何桥”的拖腔,长达几分钟,真听得人如痴如醉啊。后来有不少人翻唱过这个名段,但听完红线女的原版之后,其他版本基本上只要唱完第一句,我就可以关播放器啦——和红线女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不忍卒听。
词:
(白)拜了海神爺,海神呀爺,當曰王魁上京,在此地會經講過,此後男不重婚,女不改嫁,如今王魁身榮,竟然休棄我桂英。你,你,你,因何不報,你因何不報呀
(二王)人說天眼昭昭,我道神恩非普照,何以王郎薄倖偏榮耀呀,我桂英情重,卻身墜在奈河橋
(拉腔譜子托白)想我焦桂英,雖身落風塵,倒知大義,當曰王魁落第,训臥在街前,我仗義憐才,救他性命,對佢一片情深,才把终身付托,我助佢上京求名,亦非貪勢利,記得途別之時,會與佢在此焚香設誓,佢話過我地員情相守,到老不分,佢重話倘有負心,定難逃天譴
(反線中板下句)豈料他姓名標,博得狀元高第,狠心便把舊愛,一筆咁勾销. 招贅在相
府中,珠圍翠繞綠衣郎,佢只見新人歡笑,一紙休書,染遍我慨斷腸紅淚
(轉乙反二王下句)海神爺你怎也冷眼都不瞧,天高渺渺我訴無門,莫不是人間,你管不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