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山口百惠退出歌坛,回家相夫教子去了。毕竟是当时日本的国民偶像,而且同期退出的还有一批人。这巨大的真空由谁来填补?彼时舆论忧虑重重。不过谁也没有想到,
日本流行音乐的又一个繁荣时代即将到来。山口百惠在武道馆告别演唱会上的谢幕,却为后辈们的登场拉开了序幕。
其实在此之前,山口百惠所属的索尼唱片公司就在忙着找“接班人”了。在1978年的一次歌唱比赛中,选中了来自福冈县的松田圣子。她在两年后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并于同年登台红白歌会。在日本歌坛来说,这算是一个不小的成就,也为少女偶像派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随后在1982年又涌现出一批给力的新人,在后来都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如中森明菜,小泉今日子,早见优等等。偶像派的势头开始起来了。而与此同时,过去人气很高的民谣和演歌已经沉寂下来,日本歌坛就这么不动声色地完成了一次转型。
虽然那时的日本歌坛风格多样,尤其是摇滚乐也正处于巅峰时期。但总体上来看,占据当时歌坛中心地位的还是这些不到二十岁的少女歌手。而早期出道者的纷纷走红,反过来促进了偶像派阵营的壮大,在多方带动下,更多的新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菊池桃子,南野阳子,酒井法子,
中山美穂等等。在1980年代,她们是日本歌坛的主流。影视,广告,电台,街头海报......歌声和形象无处不在。后来有张纪念专辑对这批歌手的总结也比较夸张:80'Sの少女·光辉万丈。
少女偶像歌手能如此风光,还得归功于1970年代的那批拓荒者。不用说,山口百惠和Pink Lady这样的少数处在金字塔顶的歌手,鲜花掌声不断,自然是过得滋润。但其他人多数时间都在坐冷板凳,日子着实难过。不过,她们还是为后来的偶像派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另一个原因在于,每个国家的流行文化,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1970年代,日本盛行民谣和特摄剧,映射了战后的日本社会在精神上自我疗伤的一段历程。而到了1980年代,日本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这些善于载歌载舞的少女歌手,正符合了当时歌舞升平的社会氛围。
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变数。
人总是喜欢跟风。看到某一路线的成功,后边就会一哄而上。那些歌手背后的事务所就诠释了什么叫急功近利:先从选秀比赛中挖来一个新人,然后也不做足够的专业培训,包装一下就推到前台看市场反应,要是反响一般,就立马换人。长此以往,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1986年,日本偶像音乐市场已接近饱和,少女偶像派竞争激烈,但缺乏新意。更热闹的是,此时还出来一些少年偶像团体,如少年队,The Checkers,TUBE等都占有一席之地。
也是在这一年,有“王牌偶像”之称的冈田有希子自杀。另外成军一年多的小猫俱乐部,在头子秋元康的带领下,尽显竭泽而渔的本色,包揽了ORICON年内36周的单曲周榜冠军,让歌迷直呼审美疲劳。有心者把这两件事放到一起看,其实不难得出结论,就是转折要来了。
此时,音乐潮流的变化也在冲击原有格局。19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舞曲音乐的浪潮,在日本也渐成气候。1987年,如日中天的迈克尔·杰克逊把全球巡演的第一站就设在日本,举办了十四场演唱会,观众总人数达到了45万。从一个侧面说明,日本的音乐环境已经有了变化。
最明显的特征,是都市流行(シティ·ポップス)的兴起。偶像歌手纷纷转型玩起都市风格,由此获得了短暂的活力。但好景不长,引领日本这股风潮的美国流行舞曲(Dance-pop),在八〇年代末逐渐衰落,被更加美国味的新贵摇摆乐(New jack swing)所替代。这一融合了多种元素的新流派,日本的音乐人模仿起来十分困难,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学习和吸收。得不到持续动力支撑的偶像派,也逐渐没落下去。1989年中森明菜的自杀未遂事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顺便一提,由于美国的这次音乐变革,二十年来日本音乐向美国学习的道路被阻断,从此走上了另一条自力更生的“J-POP”之路。这是后话。
虽然1980年代的少女偶像歌手,都已和音乐磁带一样成为绝版。但现在看来,她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时代现象,对日本流行文化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影响的后续发展。当21世纪第一个十年接近尾声时,日本乐坛又要面临转型了,至于会转成什么样,还有待观察。
---------------------------------
from my blog^^ 欢迎访问: http://newrin.blog.163.com/blog/static/16910045720109104503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