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2|回复: 1

[音乐话题廊] 郑明勋自称音乐的仆人 被太太调侃四种手势指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5 23: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风沉醉的夜晚,韩裔指挥家郑明勋燃起的激情,在音乐会结束后仍在持续燃烧。

  临近午夜12点,他的脸色因为酒精微微泛红。他的太太在一旁感到好奇,一向孤僻寡言的郑明勋,亢奋之情却写在了脸上,似乎要把几年中没说的话全说完。“有时候演出顺利或者很棒,我感觉自己像在‘飞’一样。”显然,此时他在“飞”。

  近期,郑明勋执棒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在上海东艺连演两场音乐会。见多识广的上海乐迷,以理性的音乐热情、良好的音乐素养,拥抱了他们喜爱的指挥家,以及有着124年历史的国际乐坛老牌劲旅。

  郑明勋为上海之行感动了。感动他的,不仅仅是璀璨灵动的上海夜色,还有钟情于“世界语言”的中国听众。遥想15年前,当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敲门声”刚在他棒下响起,观众席中便立即爆发出不合时宜的掌声。“现代中国,与我15年前感觉中的中国不一样了,它发展得非常快。这种发展包含着观众对音乐的理解、音乐的氛围等等。”指挥家对东艺总经理林宏鸣说,“这是我几十年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音乐会。”

  继小泽征尔、祖宾·梅塔后,郑明勋是当今国际乐坛上又一位声名显赫的亚裔指挥家。他谦卑的个性,以及凌厉与细腻的双重指挥风格,令许多乐迷陶醉。在上海凯越酒店,郑明勋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我只是音乐的仆人与传递者”

  在中国,郑明勋和他的姐姐郑京和很出名,乐迷皆知。而在国际乐坛,郑明勋的谦卑出了名。更多时候,他将自己看作是音乐的仆人与传递者,不像一些被宠坏了的大牌艺术家,自以为是,凌驾于音乐之上。

  身着休闲装的郑明勋,上午准时出现在幽静的咖啡厅里。尽管少小离开韩国,长期生活在美国与欧洲,郑明勋的血管里,依然流淌着韩国人的文化血液。从85层高楼往下望去,“一览众山小”,恢宏景观尽收眼底,他收回凝视的目光,一脸轻松惬意。

  个子不高的郑明勋,或许因为长期脑体结合,始终保持着匀称身材,相比之下,脑袋显得有点大。脸上,常带有些许威严,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内在的控制力。而这种控制力,能将世界上各种百十号人的乐团“焊接”在一起,在瞬间爆发出同一种音响。

  “我们是同龄人,相信会有不少共同语言。”

  他微微一笑,友好地向我伸出手。那一瞬间,我感觉到了他的谦卑。在国际乐坛,郑明勋的谦卑出了名。更多时候,他将自己看作音乐的仆人与传递者,不像一些被宠坏了的大牌艺术家,自以为是,凌驾于音乐之上。不可思议的是,在采访进行时,有人走过来,不知趣地打断了我们的采访,要求与他合影,他却欣然说了声“OK”!

  “印象中,你来中国很多次了。”

  “哦,我记不清了,可能有十来次吧。可到上海次数并不多,主要是去北京。”

  “你和你姐郑京和在中国很出名,乐迷皆知。你有一张唱片人们很感兴趣,是德国DG公司录制的《卡门》,我就非常喜欢。你几乎指挥过世界上所有的一流乐团,哪些合作在你看来比较顺手?”

  郑明勋眼睛一亮。也许提问中某些恭维成分起了作用,他不苟言笑的脸上,浮现出微微笑容。一开口,便不加停顿地答了起来。

  “我比较喜欢法国的乐团。在过去25年中,我指挥最多的是意大利斯卡拉乐团,还有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爱乐(即音乐厅管弦乐团)。我比较喜欢这样的乐团形式。”

  “几年前在上海,我听过你指挥法国广播交响乐团的一场音乐会,演出的是柏辽兹作品。而今这两场音乐会,几乎都是德奥作品,这是为何?另外我还听说,你与荷兰皇家爱乐的合作,能产生某种‘化学反应’?”

  “对我来说,所学最基础的是德奥风格的东西。此外,德奥作品更能表现出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爱乐的实力与风格,他们乐团演奏德奥作品更好。我们的合作由来已久,25年前开始第一次合作后,我对这个乐团的了解逐渐变得更深刻。

  “美国一些交响乐团,虽然技术很出色,但是他们缺少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或者说是情感的交流,这就是为什么我与美国乐团合作较少的原因,他们给我的印象只是纯专业上的东西。而美、欧乐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欧洲乐团直指音乐的本质——人性。

  “对音乐来说,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它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所以,我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指挥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指挥,应更多地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之上。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爱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们的音乐,不是炫耀自己的技巧有多么出色,而是体现出一种人文的关怀与人文的温暖。”

  “人们很欣赏你的指挥风格,气势凌厉、明快细腻、毫不拖泥带水,与欧洲一些指挥大师很相像。你是否感到,你年轻时的风格与现在有所变化?”我问他。

  “你说我的风格?事实上我自己并不知道。但是,一定会有差别。年轻的时候,我注重的是肢体语言,而现在却更注重简单。艺术越趋向高级,就越简单。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指挥,我可以教你,一分钟就教会。”郑明勋幽了一默,“我认为指挥非常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很快学会,但要指挥得好,不是件容易的事。”

  郑明勋太太曾调侃,他的指挥,有四种手势:举棒不动、两拍子左右晃、三拍子画三角和四拍子画方块。可郑明勋指了指胸口,对我比划了一个圆圈。他说,这是他长期职业生涯中悟到的第五个手势——画圆。“画好这个圆,是我一辈子追求的目标。事实上我学指挥,整整30年时间,学的只是指挥的基本技术,直到现在,我才有了圆的概念。”

  他说的这个“圆”,实质就是指音乐的本质。而本质的东西很不容易得到。

  “我致力于指挥风格回归简单与原始。可我还没有到达那种境界,真的没有!但是我很努力。”郑明勋谦逊地说,“呵呵,再过一年,我就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指挥家了。因为国际乐坛上有明确划定,60岁前,人们通常称之为‘年轻指挥家’,到了60岁,才能成为真正的指挥家。”

  “世界公民”充满着东方人情味

  郑明勋以出色的掌控力,以及与乐团“融洽到可以产生化学反应”的能力,赢得了国际乐坛的青睐。在他看来,音乐没有国界,是至高无上的。

  在外人看来,指挥在神圣笼罩下工作。他只有伸出手,才能让人听话。他不能容忍任何异见,他的意愿,他的话语,他的每一次扫视,就是法则。他必须是个强势人物,但他越强悍,就越容易被下属视为专制。

  郑明勋则不然,他威而不怒,充满着东方人情味。他以出色的掌控力,以及与乐团合作“融洽到可以产生化学反应”的能力,赢得了国际乐坛的青睐。

  33岁那年,郑明勋就担任了法国巴士底歌剧院艺术总监的显赫职位,5年后离任时,他的身价已高达900万法郎。之后,他担任法国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长达10年。尽管艺术无国界,可郑明勋却以一个东方人的身份,牢牢立足于西方音乐界并赢得尊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1980年,他开始在美国、欧洲各大知名乐团担任音乐总监兼指挥,他一个接一个地面对严峻挑战直至成功。因为,面对一个新指挥,一个乐队只要花上15分钟时间,便可知他究竟是个例行公事在排练厅里说教的哲学家呢,还是个优秀的指挥家。而今,郑明勋已经成为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等世界一流乐团的座上客。

  郑明勋把这一切归功于音乐的本质。

  “现在我做音乐,更多地是表达一种禅意,即灵魂的释放、境界的提升。音乐就是让人们释放自由的灵魂。所以到后来,指挥时就不会有那么多肢体动作。我很幸运,我有音乐这样一个载体。所以,我觉得演出顺利或者很棒的时候,感觉自己像在‘飞’一样。”他接着又说,“对于音乐家来说,终其一生,都在挖掘声音(指音响效果)。就像钢琴家,不仅仅是敲击出声音,而且要把内心的声音挖掘出来,并挖掘得越来越深,然后将其释放,这就是音乐家的工作。”

  “所以我觉得,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普及古典音乐非常必要,因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有、快乐,人们做的所有事情,都与快乐有关。而音乐可以释放他们自由的灵魂。”他补充道。

  “你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听说早年欧洲有些乐手用各种方式考验你,那么你是如何与不同国家乐团合作的呢?”

  “虽然我的性格孤僻寡言,但在指挥台上,你可以认为我是法国人,或是意大利人和美国人。因为我在指挥不同乐团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拥有了那个国家人民的性格。无论是演奏家还是指挥家,我们只是个传递者,传递那些伟大作曲家的声音。比起他们,我们都很渺小。所以不管你是德国人还是美国人,在演绎时没什么区别。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明白。在韩国,有许多人说我是个韩国人,为什么演绎的都是外国音乐?为什么音乐可以放在民族之前?我对他们说,我相信音乐的伟大。在作为韩国人之前,我觉得有更伟大的事情要做。比如我们在奥运会上,人们想到的是为国家而赢,竞争尤为激烈。但音乐呢,更多是使世界变得和谐,生活变得美好。因此,音乐比民族更重要。去年我指挥北韩乐团时,因南北韩长期存在着政治冲突而有些尴尬。令我欣喜的是,当第一个音符奏响时,所有的冲突及战争的阴影都不存在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于是我给自己定位:首先我是个人,我们都是平等的;其次我是音乐家;再次我是个韩国人。”

  “我们必须认识到,伟大的艺术家将人类音乐遗产一代代传承下来,我们所做的,只是在传递他们的音乐;我们的工作,只是服务于伟大的作曲家、艺术家。对他们来说,我们只是传递者、服务者。为什么我会来这里,因为我在传递这些音乐。”

  “非常好,很多年来,我第一次听到艺术家这么理解音乐。现在有一些演奏家,凌驾于音乐之上,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而你把自己看作一个世界公民,音乐从不带有政治因素,它没有国界,是至高无上的。”我告诉他说。

  “是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不一样。你看麦当娜,人们不可能从她音乐中得到些什么,看到的只是她在展现自己。古典音乐就不同了,它展现的是音乐,是伟大作曲家的思想。所以,无论是中国、韩国,还是荷兰音乐家都一样。他们都是仆人和传递者。这就是我为何钟情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爱乐,因为他们是一个非常好的‘仆人’,他们谦卑地将自己放在了伟大音乐家之下。这犹如交朋友,有些人看上去很耀眼,系一根漂亮的领带,各方面都很体面;而有些人长相很一般,但是你与他交流,觉得他的心、他的灵魂,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我们愿意与后者交朋友,目的是想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我以为,乐团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柏林爱乐非常宏大,有着威严嘹亮的声音,像一个强壮的男人;维也纳爱乐呢,有着非常娇美的面容,像个美丽的女人;而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爱乐呢,就是你越听越想听的一支乐团。这是我能说的最好的赞美了。”

发表于 2012-4-26 01: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的仆人,这是真正喜欢音乐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6-9 11:51 , Processed in 0.02335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