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sidouxx

词牌名的典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85、杜韦娘
  唐教坊曲名,宋人借唐旧曲,另翻慢词,双调。
  唐末孟棨《本事诗》载::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赠李司空妓》曰: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李因以妓赠之。
  (“高髻云鬟宫样妆”另作“鬟髯梳头宫样妆”;“司空见惯浑闲事”另作“司空见惯寻常事”)
  因刘禹锡诗有“春风一曲杜韦娘”句,宋人借旧曲名和刘禹锡的诗句,另翻慢词,逐渐演变成词调。这也是成语“司空见惯”的来源。
  《太平广记》将诗中“李司空”作“李绅”。但据清人岑仲勉《唐史馀沈》云:“刘自和州追入,约大和元二年,至六年复出,于时绅方贬降居外,曾未作镇,何云罢镇在京?且唐制重内轻外,郎官尤名贵,自称刺史,口吻尤不类。同时守司空者乃裴度,此涉于李绅之全误也。”也就是说李司空是李绅这一说法完全没有道理。
  另有唐范摅《云溪友议》也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不过貌似更加不靠谱:昔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为余开宴。沉醉归驿亭,稍醒,见二女子在旁,惊非我有也。乃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特令二乐伎侍寝。”且醉中之作,都不记忆。明旦修状启陈谢,杜公亦优容之,何施面目也。余以郎署州牧,轻忤三司,岂不过哉!诗曰: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杜鸿渐,生于709年,卒于769年;刘禹锡,生于772年,卒于842年,不知道刘禹锡同学是哪年跑到杜鸿渐家“借酒消愁”的。
  到了今天,貌似又赠加了刘禹锡和司空李绅两人跑到杜鸿渐家饮酒作乐这一版本,不知道怎么传的。
  这个词牌只有杜安世词及无名氏词两体,故可平可仄。
  
  杜韦娘
  <杜安世>
  暮春天气,莺老燕子忙如织。
  间嫩叶题诗哨梅小,乍遍水、新萍圆碧。
  初牡丹谢了,秋千搭起,垂杨暗锁深深陌。
  暖风轻,尽日闲把、榆钱乱掷。  
  恨寂寂。芳容衰减,顿欹玳枕困无力。
  为少年、狂荡恩情薄,尚未有、归来消息。
  想当初、凤侣鸳俦,唤作平生,更不轻离拆。
  倚朱扉,泪眼滴损、红绡数尺。
  
  
  杜韦娘
  <无名氏>
  华堂深院,霜笼月采生寒晕。
  度翠幄、风触梅香喷。
  渐岁晚、春光将近。
  惹离恨万种,多情易感,欢难聚少愁成阵。
  拥红炉,凤枕慵欹,银灯挑尽。  
  当此际,争忍前期后约,度岁无凭准。
  对好景、空积相思恨。
  但自觉、恹恹方寸。
  拟蛮笺象管,丹青好手,写出寄与伊教信。
  尽千工万巧,唯有心期难问。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23: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86、调笑令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云:“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抛打曲是当时宫廷中或宴会场中作抛打游戏时供演唱之曲。
  《乐府诗集》载,中唐时《三台调笑》等六词,即所谓《中唐六调》,本是六言乐府诗,后乃演为长短句之词。“调笑”,《词谱》作“古调笑”;《韦江州集》作“调啸”。一名《宫中调笑》、一名《转应曲》、一名《三台令》。
  胡适《词选》云:“调笑”之名,可见此调原本是一种游戏的歌词;“转应”之名,可见此词的转折,似是起于和答的歌词;《三台令》之名,可见此调是从六言的“三台”变出来的。白居易诗有“打嫌调笑易”句;自注云:“调笑,曲名也”。于是可见此调成立于中唐之际。
  此调始见韦应物词。
  
  调笑令   
  <韦应物>   
  胡马,胡马,   
  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   
  边草无穷日暮。
  
  因此词,本调被后人沿袭,故名。又名《调啸词》。
  
  元·邵亨贞《蚁术词选》有词三首名《古调笑令》。
  春水,春水,薄暮曲阑更倚,夕阳江上青山。山外行人未还。未还未还还未。千里相思不寄。
  官渡,官渡,犹记画桡去路,小怜歌扇谁寻。岁岁东风恨深。恨深恨深深恨。风外落红几阵。
  双燕,双燕,飞过柳梢不见,旧时王谢堂前。回首斜阳暮烟。暮烟暮烟烟暮。芳*落花满路。
  
  《唐五代词》载王建《宫中调笑》词:“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后人沿袭本调,亦用本调名《宫中调笑》。
  
  转应曲: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唐戴叔伦《转应曲》词:“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此调第六、七句系倒叠第五句末二字,转以应之,故名“转应”。 《全唐诗·杂曲歌辞》记作《转应词》。
  
  三台令: 《唐五代词》有冯延巳《三台令》词:“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蔫,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见 《阳春集》。由此可见,《三台令》即是《古调笑》。另有词调《三台》的别名亦名《三台令》,与本调异。
  
  调笑转踏:郑仅《调笑转踏》:“调笑,楚江渺,粉面修眉花斗好。擎荷折柳争相调,惊起鸳鸯多少。渔歌齐唱催残照,一叶归舟轻小”。北宋元祐年间,教坊艺人用《调笑令》编排了一种叫《调笑转踏》的舞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11-25 06:36 , Processed in 0.01515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