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愤同学我来交稿。。。。 也谈中山晋平和『カチューシャの唄』(喀秋莎之歌) 近代日本流行歌的源流说法多种多样。 现在就我所看过的文献和介绍中,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1868年(M元)明治初年倒幕期间的『宮さん宮さん』 第二种是1911年(M44)日本第一次唱片录音的一系列浪曲歌谣 第三种就是从1914年(T3)的『カチューシャの唄』开始算起。 其实着三种说法,各有各的理由。但是现在日本音乐史比较倾向于第三种说法。究其原因,是因为『カチューシャの唄』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首创作者及首唱者都可考证,并通过唱片等方式造成全国性流行的歌曲。因此,我也比较支持『カチューシャの唄』作为日本流行歌起源这一说法。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カチューシャの唄』。作曲中山晋平,作词島村抱月和相馬御風,首唱者松井須磨子。原本这首歌是为了话剧艺术团『芸術座』为话剧『復活』(托尔斯泰原著)所写的插曲,由主演松井須磨子当做插曲演唱的,然后再1915年(T4)以『復活唱歌』为名发行了唱片。 这首歌首先要从芸術座的成立说起。 1906年(M39)早稻田的文学青年(主要是提倡白话和自然主义)以坪内逍遥和島村抱月为中心结成了『文芸協会』,从而产生出一系列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和新剧剧目。可是繁盛的局面持续到1913年(T2),因島村抱月和松井須磨子的恋爱和社员产生了一系列争执,加上与坪内逍遥的矛盾继续深化,島村一怒之下退出文协,和松井須磨子,相馬御風,水谷竹紫及沢田正二郎等为中心成立了以新剧创作和演出为中心的芸術座。
而这个时候的中山晋平,于1905年(M38)离开家乡,因为结识了島村抱月的弟弟,因此在其家当学徒。1912年从东京音乐学校毕业后,在东京浅草的一个小学一边教书一边从事作曲活动。 1914年年初,島村忽然找到中山晋平,让他在芸術座第三回公演『復活』中写一段插曲。这个时候,歌词只有第一段,用作第一幕和第四幕的终曲。为什么会找到中山晋平呢?原来是早稻田文学界享有诗名的相馬御風的推荐,再加上中山和島村以前就是熟识,因此促成了这首传世之作的诞生。 接到作品后,中山晋平辗转反侧,总是想不好最后一句,【神に願いをかけましょうか】该如何写起。因为这首歌要表现带有原罪的爱情,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本土特色,不能简单的写成西方圣歌形式或者像小学唱歌一样,这无疑给创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一个月过去,演出日一天一天临近了,一天清晨,中山晋平忽然做了一个梦。梦中松井須磨子化身主人公喀秋莎一个人漫步在风雪中,在这之后是跟随她的島村。这个梦给了他启示,稍微加上了几个装饰音节(也是这首歌最大的特征,括号里的【ララ】),『カチューシャの唄』的雏形就诞生了。 中山晋平谱好曲之后,立刻向島村抱月和相馬御風展开了讨论。两人都被这首歌的曲调感动良久,于是决定由相馬御風把歌词加到5段,届时用近似歌剧咏叹的形式来演唱这首歌。在第一幕时是松井須磨子和横川唯治演唱,第4幕则是松井須磨子和宮部静子演绎。
可是,1914年3月在帝国劇場的首演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果。这和松井須磨子当时的风评和绯闻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剧组成员并没有气馁,而是转战西日本,开始在京都和大阪的首演。 4月的西日本之行,新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和成功。在京都,400人的礼堂居然有超过900人在观看,在各个地方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个时候,东日本对此剧的关注也渐渐增长,到5月回到东京的时候,在歌舞伎座和東京座的演出也引起了轰动。在此后的四年中上演了440次以上。 在观看的观众中,用以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这也是托尔斯泰文学在大正初期学生中绝大影响的写照。可是除了托尔斯泰原著中的要素,最为吸引人的便是剧中的这首『カチューシャの唄』了。在这个过程中,『復活』甚至被拍成了短篇电影『カチューシャの唄』。拍摄了这首歌的演唱过程,配以录音唱片放映(当时还是默片时代)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也是广义上日本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和第一部Music Video。 1915年,这首歌随着唱机的推广而被灌录成唱片。当时,因为唱机(被称为【蓄音機】)还没有普及,因此一张唱片卖2000张左右就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作品了。(这个时期的唱片主要是洋乐的各类器乐,浪曲,演讲等等,接近流行歌曲的唱片都很少。)在发售10个月后,唱片『カチューシャの唄』突破了2000张,并且以惊人的势头打破着当时的唱片记录,最后据推测其销量可有2万张。这在当时和唱机的数量基本相同,属于奇迹般的大Hit。 同时,为了没有唱机的人,『カチューシャの唄』歌谱也不断发行并取得了惊人的销量。由于比唱片便宜很多,因此总计共卖出7万8千多本,如果统计盗版的话,也许超过了15万本。我想这中单曲的巨大成功也只有1975年(S50)的『およげ!たいやきくん』和2000年(H12)的『Tsunami』能够比肩。 这首歌从形式上看来,也属于日本传统音乐首发的ヨナ抜き音階。(此曲基本为大调式因此即是CDEGA,类似于宫商角徵羽)。演唱时由松井須磨子边拍手便演唱,有点接近童谣的风格,但是更接近于10代少女演唱,在少年和青年层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但由于正处于一战前夕,很多学校都禁止唱『カチューシャの唄』和观看新剧。(当然新文化的接受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可是这首歌,已经在那一代人心中深深的打上了烙印。 由于受到了这首歌大成功的鼓舞,島村抱月在后面的新剧创作中,仍然引入了歌曲模式,这其中较为成功的是『その前夜』中的『ゴンドラの唄』。作曲依然是中山晋平。
『カチューシャの唄』的成功,让当时的日本民众第一次感受到了流行歌曲的魅力。无论从销量,影响还是意义来说,这首歌的出现都是跨时代的,就好像戦後的『リンゴの唄』和70年代的『17才』一样。因此,以这首歌作为日本流行乐的开端并不为过。 『カチューシャの唄』也成为了中山晋平第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在这之后,中山晋平还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并在童谣等方面有大的贡献,成为日本流行歌第一代巨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