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1|回复: 10

迷幻摇滚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7 00: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国的迷幻摇滚乐
[ 2006-06-20 16:31 ]

人们一直将旧金山当作迷幻音乐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把从 Jeffson Airplane、The Grateful Dead到 The Doors视为最具代表性的迷幻摇滚乐队,其实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并将迷幻音乐与嬉皮士运动完全混为一谈了。 1967年夏天,旧金山兴起了崇尚花朵与爱的嬉皮士运动,一时间不少年轻人涌到该市,蓄须留长发,吸食大麻及迷幻药物,参加嬉皮土公社过集体生活。从“Monterey Pop”(蒙特利尔流行音乐节)起,露天音乐节纷纷举行。由于音乐会举行的时间越来越长,乐队方面也为了表现派奏造诣,在玩布鲁斯时纷纷加长演奏时间,插入不少吉他、合成器、鼓和锡塔琴的即兴演奏,以配合台下乐迷的兴奋状态。Tne Grateful Dead Jeffson Airplane、Country Joe & Hhe Fish都是玩这类音乐的高手。其实,他们所玩的音乐只是加了合成器的布鲁斯或硬摇滚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迷幻音乐。 真正的迷幻音乐是由英国人早在1964年发明的。当时,不少英国乐队已经尝试在British Beat(英式节拍)中加入新奇效果,The Beatles、The Yardbirds是这类音乐的先驱。 1964年尾,The Beatles推出了首张带有东方迷幻味道的单曲“I Feel Fine”(我感觉良好),伴奏中吉他模仿了印度锡塔琴的音色和感觉,而这股印度风正是George Harrison带入英国乐坛的。一年后,The Beatles在(Rubber Soul)(橡胶灵魂)专辑中大玩东方迷幻,以印度的锡培琴作为“Norwegian Wood”(挪威森林)一曲的伴奏主导。66年的《Revolver》(左轮手枪)专辑中Geroge Harrison所作的“Love You To”(爱你)已是不折不扣的lndie Pop。66年尾Beatnik更是全身心投入迷幻,以爱德华时代的衣着和Beatnik小胡子的新形象出现,音乐方面更有大的跃进。他们对歌曲的结构进行了修改,并加入了大量新的录音字手法,《Sgt.PePPer’s Lonely Heats Club Band》(佩珀居土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专辑已能体现英式实迷幻音乐的主要特征。一时间不少英国乐队群起仿效。 The Yardbirds本是1963、64年间“布鲁斯爆炸”阳(Blues Boom)的产物,吉他手TOP Topham 和Eric Clapton都是布鲁斯摇滚发烧友,一曲“For Your Love”(为了你的爱)将他们推向了成功之路。1965年Jeff Beck 加盟后The Yardbirds在音乐上实现了一连串的突破。首先是“Heart Full Of Soul”(灵魂之心)收录了锡塔伴奏版,以后的” Evil Hearted You”(邪恶的你)、“Still l’m Sad”(我依然忧伤)、“Shap6 Of Things”(事物的形状)、“Over Under Sideways Down”(沿着小路走)都有很重的回音,散发出阵阵的如梦似幻的感觉。1996年尾的“Happening Ten Years Time Ago ”(IO年前发生的事)更是Jimmy Page在Yedbirds乐队中唯—一首与Jeff Beck合作的歌曲。Jeff Beck离队后Yardbirds已不再走在潮流的前列,单曲“Little Game”(小小的游戏)显得有点落伍,但他们在此曲的Middle Eight中仍然用了印度的锡塔琴。 Donovan本是一位效仿Bob Dylan的英国民谣歌手,在Bob Dylan改用电声乐器伴奏后Donovan也开始背离传统的民谣风格。在以后数年中Donovan与John Peul Jones、 Jeff Beck等人合作过,玩过多种风格的音乐。1996年1月,当很多人还在玩民谣摇滚时,Donovan灌录了迷幻味浓厚的《Sunshine Superman)(阳光超人)专辑,成为英国第一个迷幻歌手。可惜因为Donovan与经理人和唱片公司打官司,这张专辑和同名单曲拖延至66年年尾才在英国上市,而早在9月“Sunshine superman”单曲在美国已打上排行榜榜首,另一首幽默的爵士风格单曲“Mellow Yellow”(柔和的黄色)也打上了排行榜第二,Donovan成为当时在美国最受欢迎的英国歌手。同时,Donovan也是当时最积极投入Llower Power运动的英国歌手,他举办了不少迷幻气息浓厚的演唱会,后来还跑到内华达州的沙漠中去修炼佛教禅宗。
60年代后期英国乐坛的另一股迷幻力量来自所谓的The Second Wave(第二次浪潮),即以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为代表的British Invasion(不列颠入侵)第一次浪潮过后冒起的新一代英国乐队,包括Traffic、Procol Nirvana、Nice、Move、Soft Machine和Pink Floyd等,他们使英国的迷幻音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Traffic的迷幻路线是乐队成员Dave Mason起了主要作用,1967年6月至12月间,他们的单曲唱片“Papersun”(纸太阳)、“Hole In My Shoe"(鞋洞)及"Here We Go Round The Mulberry Bush” (我们已到了桑树丛)都是打入英国单曲榜十大的迷幻作品,其中内容颇有问题的“Hole In My Shoe”非但没遭禁播,而且还打入排行榜第3名。Pink Floyd的两首内容有争议的单曲
Arnold Layne(阿诺德·莱恩)和“See Emily Play”(看艾密莉玩)也打上了排行榜前列,乐队当时的灵魂人物Syd Barett的作品迷幻意味甚浓,创作迷幻风格的短曲是他所擅长。
Procol Harum乐队的 Organist Matthew Fisher和Nice乐队的David O’List也都是Syd Barett式的人物。Procol Harum的首张单曲“A Whiter Shade Of Pale”(更为苍白的影子)及以后两年中的一些作品都有一定程度的迷幻的色彩,而这种迷幻色彩是由Fisher的出神入化的琴音营造出来的。Fisher1969年离队后Procol Harum也就失去了迷幻风格。O’List在Nice乐队期间Nice作品宛如仙乐,拥有一种超尘脱俗的迷幻境界,“The Thoughts Of Emerlist Davjack”与O’List离队后改走艺术摇滚路线的Nice作品“ Straight Forward”(笔直向前)风格颇为不同。
其实早在1966年下半年Donovan大玩迷幻乐之际迷幻之风已经在英国乐坛悄悄吹起,不少乐队开始玩一种名曰Freak Beat的音乐,即是在节奏中加入响亮的电风琴和Fuzz吉他,并在背景上加入不少特殊音效和回响,产生的效果也是颇为迷幻的。Hollies乐队1966至68年间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很多这类的例子,66年单曲“Stop Stop Stop”甚至请来了中东的乐师伴奏;67年5月的《Evolution》(演变)专辑和同年11月的《Butterfly》(蝴蝶)专辑从唱片封面设计到其中的音乐已不乏迷幻意味,甚至吸收了旧金山之声的某些成份。
The Rolling Stones在英国乐坛向来以作风大胆、离经叛道、标新立异而著称。虽然他们玩Sitar琴师法印度音乐比The Beatles晚,但在1966年5月The Rolling Stones推出由 Brian Jones玩Sitar琴的单曲“Paint It Black”(涂黑)之后,Beatles便不再是印度音乐在美国的“独家代理”。当然,印度音乐并不等同于迷幻音乐,但迷幻音乐从印度等东方国家、从印度教和佛教及东方哲学中获取意念和灵感,从充满冥想和绵长的神秘音效的东方音乐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却是不争的事实。66年8月推出的单曲”Have You Seen Your Mother Baby”(你看过到你母亲)标志着The Rolling Stones正式步入迷幻世界。67年1月的专辑《Between The Buttons》(按钮之间)是一张充满Freak Beat节奏的过渡阶段作品,同年11月推出的《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魔鬼们的请求)专辑则是一张典型的英式迷幻风格的唱片。由于毒品官司和唱片封面设计使这张专辑推迟了半年时间,在Batles的《Sgt.Pepper》(佩珀军土)之后正式推出,当时不明情况者都抨击他们抄袭(Sgt.Pepper),其实这两张唱片是同时筹备录制的。事实上《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在许多方面比《Sgt.Pepper》更为出色,音乐方面完全是一次“邪恶”的迷幻历险,充满了《一千零一夜》式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试问,《Sgt.Pepper》中有哪首曲子比“2000 Light Years From Home”(离家2000光年)和“She’s A Rainbow”(她是一道彩虹)更为出色呢?
英国的迷幻音乐在1965、66年间形成,1967年风靡一时,1968年则很快走向衰落。从68年起,返朴归真的根源风格已成为乐坛的主流,The Beatles的“Lady Modonna”(玛多娜女士)和The Rolling Stones的“Jumpin’Jack Flash”(冒出来的杰克)都摇身一变以根源派的面貌出现,印度袍、鲜花图案的外套统统被束之高阁,乐手们的头发也越留越长。Woodstock音乐节以后,整个英国乐坛便被不修边幅的美国精神同化了。
当然,在1968年仍有少量的迷幻作品值得一提。Small Faces的“Ogden’s Nut Gone Flake”(奥格丹的坚果落下了)成功地将迷幻效果与重型节奏相结合;Moody Blues的《In Search Of The Lost Chord》(寻找失去的和弦)则加入了大量的东方乐器,充满了冥想和梦幻的意境;Family的《Music In A Doll’s House》(娃娃房中的音乐)也尝试将迷幻效果和多种音乐风格融合。稍后,在Led Zeppelin的音乐中也可以找到大量的东方元素和迷幻神韵。但这些努力都没有形成气候。
迷幻音乐在英国乐坛消失了20年之后,在曼彻斯特音乐和 Aicd House中借尸还魂,但这与真正的迷幻音乐相去甚远。(来源:新华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0: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hollies "maker"



晚上翻出套hollies的cd,印象中一直以为hollies是那种60年代欢快的pop,顶多有一些民谣摇滚的成分,虽然这支乐队在60年代中期创造了辉煌的单曲上榜记录,唯一可与之匹敌的英国乐队也只有beatles,但无论如何这支乐队给人的感觉有些肤浅。

这套唱片是按照乐队的历史安排曲目的,就在漫不经心的聆听中,听到了67年,一个迷幻乐大行其道的年代,没想到hollies乐队也跟着完起了迷幻乐,西塔琴、管弦乐都被融入了歌曲中,听来让人耳目一新,于是上网搜索了跟“hollies”、“迷幻乐”相关的信息。

无意中看到了上面的帖子,自己痴迷6、70年代欧美摇滚乐已经有好多个年头,千篇一律教科书般的60年代音乐介绍也看了不少,今天翻出的这篇文章,难得的让人有言之有物之感,从英国弭患乐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些新的见解。

迷幻乐注重的是听觉感受,形式其实到是次要的。搞迷幻乐的大多是在毒品等致幻剂的作用下,在自己潜意识的支配下创作音乐。美国迷幻乐形式粗放,传承于黑人布鲁斯的即兴表演,让听者在不平静的情绪中,体会某种情绪的极致,就好像janis joplin撕心裂肺的歌声也会让听者致幻一样,大门乐队主唱jim morrison时而狂乱,时而抑郁的表演也让听者体会到了一种感同身受的幻觉感。而英国弭患乐则不同,英国迷患乐重在精雕细琢,根植于英国民谣,似乎每个音符都经过精心的编配,柔和的唱腔让听者在酥软中飘飘欲仙。

[ 本帖最后由 东大研子 于 2008-11-27 02: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 收起 理由
aiyin + 5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1: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日本也有很多迷幻摇滚乐,日本在学习欧美方面可以说非常彻底。

就好像英国的beatles(甲壳虫)乐队风行的时候,日本有了tigers(老虎)乐队、spiders(蜘蛛)乐队。

The Spiders日本60年代类Beatles的经典乐队,他们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61年田辺昭知组建家庭乐队“Swing waist”,经过两三年人员的调整,1964年形成了人员固定的Spiders,他们是田辺昭知、井上孝之、かまやつひろし、大野克夫、 加藤 充 、堺 正章、井上 順,1966年乐队发表了第一张专辑,收录的都是乐队成员的原创作品,产生了Beatles风格的大热金曲“Bitter For My Taste”,同年发表的第二张专辑翻唱了很多Beatles的歌曲,还收录了一首翻唱自Peter Paul & Mary的500里路。乐队鼎盛时期远赴欧洲,举办了数场公开演唱会,大量作品在海外发售,同时Spiders也是第一支签约海外唱片公司Philips的乐队。随着Beatles热潮的褪去,1970年乐队成员纷纷开始个人发展,Spiders历时10年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Beatles & Spiders



英国Cream乐队的布鲁斯迷幻摇滚,摇得人欲罢不能之时,日本传奇的华裔吉他手陈信辉和他的Power House乐队同样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重型迷幻的魅力,日本的内田裕也&the flowers乐队更是将Cream的经典迷幻大作“white room”出彩的翻玩了一遍收录在他们名义的唯一的一张专辑中。

Cream & Power House



关于日本早期的迷幻摇滚乐,真要说起来,免不了洋洋洒洒,长篇大论。今夜就当从英国迷幻摇滚开个头吧。

[ 本帖最后由 东大研子 于 2008-11-28 02:2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7 22: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研子要开始连载了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01: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深更半夜了,昨天开了头,今天该说些什么呢,想想咱这个说迷幻摇滚的帖子,重在普及介绍,还是从最经典的说起吧,当然咱也要些自己的特色,这样好了,西洋、东洋咱窜起来说。

今天从jimi hendrix开始,jimi hendrix的迷幻是深入骨髓的,当迷幻与jimi融为一体时,升华的极致,或许只有在死亡时才能体会吧,没活过30岁的jimi,由于吸食致幻剂过量,终于与他的“紫雾”一起在天堂建构只属于他自己的空中迷幻花园。坊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jimi和布鲁斯吉他大师robert johnsan一样,用生命和魔鬼换取了超人的吉他演奏技巧。当吉他演奏上升到精神的层次,上升到生命的高度,jmi创造了摇滚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首作品“Purple Haze(紫雾)”。

说完jimi,咱说说一支翻玩jimi作品的日本乐队“D’Swooners”,准确地说他们不是一支日本乐队,由于他们一直在日本发展,和日本有很大的渊源,故且归类为日本乐队吧。63年成立的D’Swooners早期玩的是老式Rock n"roll,65年作为英国著名乐队Kinks和Manfred Mann的暖场乐队终于有了一些声誉,后来在一次Manfred Mann的演唱会上,日本歌手加山雄三与D’Swooners颇为有缘,在加山雄三的引荐下,来到日本东京发展。D’Swooners在将鼓手Eddie Fortuno更换为前文所提陈信辉早年所在乐队“Speed Glue & Shinki ”的Joey Smith之后,乐队终于在日本站稳了脚跟,发表了一系列的golden hits。乐队以蛙声吉他与主唱Cris Solano有些怪异的西班牙口音为特色,在翻玩jimi hendrix的作品时不经意间竟更增加了一些神秘的色彩,“stone free”、“fire”、“hey joe”、“purple haze”等jimi hendrix的代表歌曲在成功翻唱后贴上了乐队自己的标签。乐队在翻玩了jimi hendrix后还不过瘾,大门乐队的“light my fire”也给乐队成功玩出了新的花样。

D’Swooners “紫のけむり(purple haze)”




Jimi Hendrix & D’Swooners

——————————————————————————————



[ 本帖最后由 东大研子 于 2008-11-28 02:5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8 02: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Psychedelic ....迷幻乐...与LSD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L.S.D是麦角酸二乙酰胺的缩写,始于德国,它是从麦角真菌中提出的麦角酸与其它物质合成而得。第一次合成是在1938年,1943年有一位化学家偶然吞服了L.S.D才发现其独特的作用,当他吞服后开始经历现在称之为“旅游”(指精神恍惚)过程时,他感到眩晕、对光感受强烈。当他合上双眼,他看到了连串极其生动活泼、充满幻想色彩的图案,并像万花洞里见到的一样不断变幻着斑斓的色彩,此过程大体持续两小时。口服时平均有效剂量为30~50毫克,高剂量时产生的作用可持续10~12小时。

http://baike.baidu.com/view/31111.htm


Beatles?你们叫"甲壳虫"....香港人则称为"披头四"....是广东话的音译再加上意译。是比直译的,更加有意思!

研子要开始连载了啊....

那是值得支持的事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02: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stephenchan 于 2008-11-28 02:07 发表
Psychedelic ....迷幻乐...与LSD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L.S.D是麦角酸二乙酰胺的缩写,始于德国,它是从麦角真菌中提出的麦角酸与其它物质合成而得。第一次合成是在1938年,1943年有一位化学家偶然吞服了L.S.D ...


我们“披头士”叫得比较多吧,我写“甲壳虫”,主要是配合后面提到的日本乐队“老虎”、“蜘蛛”,想要表现他们的模仿是多么的有趣与彻底。
发表于 2008-12-2 0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研子应是太忙而没空写....

一直想说....研子的signature,应是这里最激的....

不过看到以下...

家电论坛 » 音乐与唱片 » 终于拿到学生时代曾经最爱的一个乐队----LED ZEPPELIN的SHM-CD全集了

http://www.jdbbs.com/viewthread. ... &extra=page%3D5

fengbin11的帖子,又是遭人盗用....真是无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4: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yardbirds从节奏布鲁斯演变而来的一支迷幻摇滚乐队,乐队从1963-1968年仅仅维持了5年时间,但却先后走出了英国摇滚史上最著名的三名吉他手:eric clapton、jeff beck、jimmy page。早年eric clapton在籍其间,乐队诞生了他们最著名的节奏布鲁斯风格的流行歌曲“for your love”,后来eric clapton为了摆脱商业流行,追寻自己更为宏大的迷幻艺术之梦,离开yardbirds乐队自组了布鲁斯迷幻首屈一指的奶油乐队。未曾想到的是,clapton的继任者jeff beck开创性的引入fuzz吉他和失真音效,开始尝试自己的迷幻之路。在66年完成了他们出色的迷幻作品《Roger the Engineer》后,乐队在美国有了“迷幻先锋”的美誉。至于后来jimmy page的加入,乐队两名主音吉他手beck和page的交替对应激动人心的独奏,也成为一段佳话。
发表于 2008-12-6 04: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hollies "maker"
迷幻乐注重的是听觉感受,形式其实到是次要的...**

針對這首歌曲而言....給我的感覺....是的!的確是如此。
不能說是毫無章節,但卻感覺了隨性添加〈伴奏聲響〉,也不全有固定的順序〈編排段落〉,彷彿似有多樣的曲風...古典神秘東方??呵呵...很奇妙唷^^
有點詭異的感覺,應該也是迷幻一部份,不過這曲的搖滾感就少些囉,我的想法,東大先生好久不見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11-27 23:16 , Processed in 0.023659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