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1|回复: 1

[音乐话题廊] 贝多芬音乐之“力”的光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4 22: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贝多芬是一位人们熟知的音乐巨人。在贝多芬音乐的中国传播史上,众多现代作家参与其中,并在传播过程中张扬着贝多芬的音乐之“力”。

  在中国,最早介绍贝多芬的是李叔同。李叔同的经历富有浪漫传奇色彩,他是广泛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今天,贝多芬在中国是无人不知的“乐圣”,李叔同便是称其为“乐圣”的第一人。在1906年,留学日本的李叔同创办了现代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份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杂志的扉页上刊有李叔同用炭笔绘画的贝多芬像,这也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幅贝多芬像。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在中国第一个提出“美育”,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并身体力行。蔡元培酷爱贝多芬音乐,对其评价颇高。他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并亲自担任由学生组织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会长。在萧友梅的提议下,蔡元培组建了一支只有15人的管弦乐队。1923年1月19日,这支乐队在中国首次演奏了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的第三乐章和《第五交响曲(命运)》的第二乐章。

  在李叔同众多的学生中,最为著名者当推丰子恺。20世纪20年代初,他编辑出版了两本详细介绍西方音乐家及其音乐创作的书:《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和《近世十大音乐家》,在介绍贝多芬时,丰子恺对《第五交响曲(命运)》的四个乐章逐一作了深入的音乐分析。

  1927年3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在法国重版,同年7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杨晦根据英文版翻译的中文本《悲多汶传》问世,贝多芬惊人的征服不幸命运和战胜痛苦的斗争精神,在当时的中国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

  现今通用的“贝多芬”中文译名最终在杰出翻译家傅雷的笔下尘埃落定。1946年4月,傅雷翻译的《贝多芬传》由上海骆驼书店出版,书中附录有译者的《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一文,其第一章节的题目是“贝多芬与力”。傅雷认为,贝多芬的“力”的关键在于,他能够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傅雷通过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失聪和恋爱,来捕捉并展现这种“力”的光辉。

发表于 2012-8-5 09: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9-26 04:29 , Processed in 0.01111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