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歌

日文老歌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61|回复: 30

通晓各地腔韵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名(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12: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晓各地腔韵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名(组图)
2007-01-12 11:00:01 国际在线

  
  排名第十:东北话

  东北话可以说是跟普通话发音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且随着赵本山等小品演员的大力普及,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不管老人孩子都能吆喝出几句,而且东北话从发音上就能体现出东北人憨直豪放的性格,容易得到大家的接受。但是东北话因为有很多分支,比如大连话,沈阳话等等,最标准的东北话还是在铁岭朝阳一带,而且东北话有个别字词的发音还是让外地人很难听懂,但是这样的字词在东北话里并不长使用。

  所以东北话排名十大难懂方言第十位,难懂指数2,上口指数9

  排名第九:天津话

  天津话可以说从骨子里就透着那种天津人的幽默,相声艺术经常使用到天津话,以达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话基本上没有什么让人听不懂的字词,但是由于天津话发音音调和普通话差别很大,要是说话语速过快,还是让人听不懂。

  所以天津话排名十大难懂方言第九位难懂指数3,上口指数7

  排名第八:山东话

  山东胶东半岛的城市说话发音和东北的大连话相当接近,一般人都能够听得懂,但是要是到了潍坊等内陆城市,其地方方言就有些晦涩难懂了。山东话以其独特的发音总是让人觉得很土,但是听长了就会感觉到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就通过这浓厚的山东味体现出来,别忘了当年孔子孟子说得也都是山东话啊!

  山东话难懂指数4,上口指数7

  第七:四川话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

  四川话难懂指数5,上口指数6。

  排名第六:长沙方言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因此长沙方言从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与普通话距离较小。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因此,它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是个出伟人的地方,而且《红楼梦》里面都透露出分明的湖南方言语境。

  所以长沙话作为湖南话的代表排名第七难懂指数6,上口指数6。

  排名第五:陕西话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义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陕西话难懂指数6.5,上口指数6。

  排名第四:上海话

  上海话和浙江的杭州话以及宁波话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

  上海话难懂指数7.5,上口指数6。

  排名第三:苏州话

  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人们听见苏州话会有一种亲切感。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方言语系的其他几种方言中,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有句俗话说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宁波人说话,充分说明了苏州话这个“软”字。苏州话难懂指数8,上口指数4。

  并列排名第三:闽南话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估计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就是在福建待上一辈子可能都听不懂闽南话,闽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闽南话难懂指数9,上口指数3。

  排名第二:广东话

  广东话可以说现在是流传广泛,很多人都会说几句简单的广东话,但是我把广东话排名第二的原因是,广东话不只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还有自己的文字,而且在广州的公交车上都是先用广东话再用普通话进行报站的,有些广东人包括香港人甚至听不懂普通话,这足以说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差别之大,而且广东人很保护自己的方言,只要有可能他们都会尽量使用自己的方言。

  广东话难懂指数9.5,上口指数3。

  排名第一:温州话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这里所说的鬼话并不是侮辱温州人的意思,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部队相互之间联系由于保密需要,都是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而日本鬼子的情报部门,总是也翻译不出这发音极其复杂的温州话,可以说当时的温州人就像美国大片中的风语者一样,为抗战胜利起到了相当大作用。所以说鬼话并不是说温州人说的话是鬼话,而是日本鬼子听不懂的话。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温州话有多么难懂。

  所以温州话排名十大难懂方言第一位,难懂指数10,上口指数1
发表于 2007-1-12 13: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粤语歌听得比台语歌多,所以一直觉得闽南语更难懂的说,呵呵。
发表于 2007-1-12 13: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听过温温洲话,不过觉得闵南语很难懂,也很难听,尤其每次看到陈水扁说闵南话就觉得和这个人真配,听上去看上去都扁扁的……

至于陕西话,我们老师原来说念唐诗一定要用陕西话念才正宗,随后念了一首李白的,真是汗死……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3: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NNA 于 2007-1-12 13:12 发表
大概是粤语歌听得比台语歌多,所以一直觉得闽南语更难懂的说,呵呵。

闽 粤语、吴 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与日本语同属一发音范畴且日本话中有好多语音及其中意思与闽、粤、吴、越话语相近
发表于 2007-1-12 1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183 于 2007-1-12 13:41 发表

闽 粤语、吴 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与日本语同属一发音范畴且日本话中有好多语音及其中意思与闽、粤、吴、越语话相近()


前四种,日语,这几个相似还好理解,竟然还能扯上那两种语言,汗,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3: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NNA 于 2007-1-12 13:46 发表


前四种,日语,这几个相似还好理解,竟然还能扯上那两种语言,汗,呵呵~~

你没发现正宗演歌唱腔吐词就是意、西唱法
发表于 2007-1-12 13: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183 于 2007-1-12 13:50 发表

你没发现正宗演歌唱腔吐词就是意、西唱法


没有听过意、西唱法的说,呵呵,今后有机会的话要留意一下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4: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NNA 于 2007-1-12 13:56 发表


没有听过意、西唱法的说,呵呵,今后有机会的话要留意一下了:)
听听三大男高音的卷舌音,再比较正宗演歌手发的卷舌音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07-1-12 14: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183 于 2007-1-12 14:00 发表
听听三大男高音的卷舌音,再比较正宗演歌手发的卷舌音就知道了


还真是的耶~~恍然大悟~~动画里面也时常听到的说~~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4: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183 于 2007-1-12 13:44 发表

闽 粤语、吴 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与日本语同属一发音范畴且日本话中有好多语音及其中意思与闽、粤、吴、越话语相近

日本人很少有把英国话讲标准滴(发音不同),而吴越话、意、西话则可学得以假乱真
发表于 2007-1-12 14: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183 于 2007-1-12 14:14 发表

日本人很少有把英国话讲标准滴(发音不同)

据说是由于日本人舌头短
发表于 2007-1-12 15: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寧願聽蘇州人吵架 也不要聽山東人說情話

閩南語源自河洛古語(中原)
閩南語留有許多古意   例如 扒手 叫 剪紐
因古時的人以紐帶束衣,剪其紐取物 即現代語"扒手"

又, 唐詩以閩南語朗誦最美最真

:D
发表于 2007-1-12 15: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NNA 于 2007-1-12 14:21 发表

据说是由于日本人舌头短




印度人  越南人

:D
发表于 2007-1-12 15: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

最后一个温州话的例子有意思/

最想听苏州女孩子说话!
发表于 2007-1-12 15: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话和上海话 差的不是太远。

语调上比较悬殊。
发表于 2007-1-12 15: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183 于 2007-1-12 14:14 发表

日本人很少有把英国话讲标准滴(发音不同),而吴越话、意、西话则可学得以假乱真



何谓标准?

我看也没多少美国人能够说一口标准英语。

而今国人嘴里流的也是大量夹杂着美式腔的所谓标准英语。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5: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zhu 于 2007-1-12 15:23 发表



何谓标准?

我看也没多少美国人能够说一口标准英语。

而今国人嘴里流的也是大量夹杂着美式腔的所谓标准英语。

国内学校的老师自己当年就有学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之分;
PS:不然就无“伦敦”音之说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5: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NNA 于 2007-1-12 14:21 发表

据说是由于日本人舌头短

舌头短不短无从考证,不过生理因素是主要原因
发表于 2007-1-12 16: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朋友是温州的,确实难懂,和他们混了几年了,也就能听懂几个词。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6: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183 于 2007-1-12 15:57 发表

舌头短不短无从考证,不过生理因素是主要原因

就如非洲黑人为何“冲额”“塌鼻”“卷发”:突出的额头能阻挡高阳直射鼻、嘴不致吸入高温气流;而“塌鼻”可使呼吸管道相对缩短以利体内热量向外交换频率加快;“卷发”则能缓冲阳光直射温度;
北欧人的头部构造则正好与非洲黑人相反“斜额”“鹰鼻”“稀发”,其官能的天然“使命”则正好与非洲黑人相反
发表于 2007-1-12 16: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话确实难懂,个人认为武汉方言应该入选,起码可以取代东北话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6: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achmaninov 于 2007-1-12 16:04 发表
好多朋友是温州的,确实难懂,和他们混了几年了,也就能听懂几个词。

16年前在义乌车站听两位老“出公差”者说:“我们30多年出差生涯,跑过全国所有城镇,各地方言多少能听出点大概,唯独义乌话一句也听不懂”;我原来单位有两个义乌人,一男一女也巧长相完全像欧洲人,我曾问过那男的:怎么你们那里会出“洋种”,他说当地人也议论过此事,研究结果:鸦片战争时有一批英军被打散,流落该地与本地人通婚之故;另一研究结果:帝国主义列强军队曾开进当地强奸了好多当地姑娘(15年前问他的,如今该人也40了,那女的已53了)
发表于 2007-1-12 18: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粤语和北方汉语比较,大致可以算作外语,比日语,朝鲜语容易不了多少,和越南话语源上可能更紧,泡个广东姑娘跟泡个洋妞似的,嘿嘿
发表于 2007-1-12 19: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LZ大概是北方人吧~相对于南方人来说北方化更为难懂~反之亦然~
==================
天津话可以说从骨子里就透着那种天津人的幽默,相声艺术经常使用到天津话,以达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话基本上没有什么让人听不懂的字词,但是由于天津话发音音调和普通话差别很大,要是说话语速过快,还是让人听不懂。
==================
天津话很难懂吗?觉得天津化石和普通话最接近的方言~因为可以直接把普通话拉平了就是天津话~汗~
AND贴的那张图是哪儿聂?我咋没见过聂~
发表于 2007-1-12 21: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当年我Boss说过,和温州人谈生意他们有什么要商量的,从来就不用你回避,当你面说你也听不懂,商量好了在用普通话告诉你
发表于 2007-1-13 09: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傲江湖》里说,岳灵珊到了福建,没用多久就把天底下最难讲的闽南话学得很不错。因为接触过广东话、闽南语、上海话、四川话等,觉得最难学的就是闽南话,广东话还可听得几句懂,闽南话就是瞪眼没辙。
发表于 2007-1-13 11: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y183 于 2007-1-12 16:16 发表

就如非洲黑人为何“冲额”“塌鼻”“卷发”:突出的额头能阻挡高阳直射鼻、嘴不致吸入高温气流;而“塌鼻”可使呼吸管道相对缩短以利体内热量向外交换频率加快;“卷发”则能缓冲阳光直射温度;
北欧人的头部构 ...


~~受益匪浅啊~~(俺打小就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的说
发表于 2007-1-13 11: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ssc2000 于 2007-1-13 09:35 发表
《笑傲江湖》里说,岳灵珊到了福建,没用多久就把天底下最难讲的闽南话学得很不错。因为接触过广东话、闽南语、上海话、四川话等,觉得最难学的就是闽南话,广东话还可听得几句懂,闽南话就是瞪眼没辙。


还以为tssc2000兄已经可以用广东话说顺口溜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2: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NNA 于 2007-1-13 11:46 发表


~~受益匪浅啊~~(俺打小就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的说

忘了一条:非洲黑人的嘴大多数时间是张开的(由于地处高温,单一鼻腔透气绝对不够:还需嘴巴帮忙),气流日长时久进出嘴唇使得嘴唇干燥而生“老皮”(增厚)
发表于 2007-1-17 10: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闽南话好象是不太好懂,其他的好象都还可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日文老歌论坛 ( 沪ICP备05038666号 )

GMT+8, 2024-6-3 08:15 , Processed in 0.02162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